春拍亿元榜王蒙《稚川移居图》 最贵绘画作品
发布时间:2011-08-12 02:00:20
来源:中国证券网
[评论:2条][点击:191]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2011年春拍的亿元榜中,王蒙的《稚川移居图》,在北京保利春拍的夜场拍卖中拍出4.025亿元的高价,在古代书画中仅次于去年北京保利拍出的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此外中国古代书画中最贵的绘画作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幅高达一米二,宽达54厘米的巨幅作品,描绘的是东晋著名道士葛稚川携家移居罗浮山炼丹修道的故事。作品采用全景式构图。观众可以看到,王蒙在群山叠嶂的整体构图中,将山中茅舍与行进的人物穿插其中。画面的总体构成显得山岩重重、树木茂密,而人物的描绘则古拙精简,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风格。{-/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王蒙的独特风格,表现为“元气磅礴”、 “纵横离奇,莫辨端倪”。从他熟练的用笔看,其常用的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两种:一种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以用笔揿变和“繁”著称;另一种是则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业内人士指出,元代的绘画与宋代绘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貌,宋代山水偏重自然,而元代则偏重于意象、偏重于写心。王蒙得其外祖赵孟頫的手法,以董源、巨然为宗,却自成面目。他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林峦郁茂苍茫。他的风格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董其昌曾在他的作品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历代画家都画过,王蒙也曾创作过多幅。除了这幅亮相北京保利拍场的《稚川移居图》外,最有名的还是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葛稚川移居图》。北京保利的艺术顾问刘金库表示,王蒙的艺术创作一直影响到明、清六、七百年,如”吴门画派”等,甚至影响到张大千等,都是以作为王蒙画派的传人而自豪。他还指出了作品的三重价值:第一是反映那个时代的一种思想境界,借古咏怀、借古生情,借用东晋时期的主题即葛洪葛稚川移居到罗浮山去炼丹、去修身、去出家的故事,表达一种出世的关怀情结。而这也是历代画家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符合元末清初这种动荡的生活状态。第二是王蒙所创作的“凡仙秘典”在晚年有些变化,因为大家知道王蒙在明代洪武年间生活了18年,后来牵扯到明初的“胡维庸案”,被打为”胡党”死在狱中。晚年他的创作向书献和秘典方式发展,这件作品也是一个见证。第三是作品有与他同时代或者稍微晚一点的七家题跋,包括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乐远、陶复初、钱岳等,都是当时的道德家、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如此的文人雅集体现了当时文人的一种心理和精神状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收藏价值看,作品所包含的收藏线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曾经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珍藏,晚清又入藏苏州顾氏家族所经营的过云楼。顾氏过云楼的收藏素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誉,其中所收藏的唐至明、清名人字画,数量之多在近代史上无与伦比,人称“半壁江山过云楼”。{-/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稚川移居图》在19世纪下半叶入藏过云楼,1882年出版的《过云楼书画记》上有记载。{-/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此画也经历过战火与动乱的劫难:1937年为躲避日寇轰炸苏州,顾家后人将藏品转移至上海租界。到了上世纪60年代,《稚川移居图》等过云楼藏品被查抄。直到1977年11月被上海博物馆的书画鉴定专家郑为、承明世与钟银兰等发现,最后该画被发还过云楼第五代顾笃瑄所有。当代中国书画鉴定大家启功、徐邦达先生都高度赞扬此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钟银兰先生认为这件比北京故宫所藏王蒙同题材的《葛稚川移居图》更为精妙。{-/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