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交流-北京”艺术项目即将亮相
发布时间:2012-04-25 10:00:00
来源:腾讯收藏
[评论:2条][点击:172]
{-p align="center"-}
{-img alt="“脸谱交流-北京”艺术项目即将亮相"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3/Source/f2af4ec6-5797-4f18-aae1-fd1e3933521d.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作为2011年西班牙国际摄影节的主题展,“脸谱交流·北京”可以说是承载了这个国际性视觉盛会背后提出的“{-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IFSIA.OQ","200","-1",event);"-}界面{-/span-}:肖像与交流”理念。这个旗帜性的大型项目首次在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呈现,旨在延续肖像与交流这种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意义。尤其在中国活跃的语境之下,针对摄影视觉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展开学术探讨,或许能产生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人文效果。{-/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脸谱交流·北京”涉指脸谱作为人类相互之间交流的工具,当它以肖像作为界面出现,试图与观看者的脸谱进行交流,相互之间通常会存在这种交流后的意义:观看者对肖像中所蕴含的信息加以处理,在注视肖像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将自身的理解和阐述投射到肖像的脸谱上。作为这一扩大化领域的关注焦点,本次展览的主要目标就是,运用“界面”的隐喻来探讨肖像与真实脸谱交流的可能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脸谱交流·北京”项目汇聚了31位重要艺术家参展。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创作方式,但都以共同的目标来探索肖像理解方式的多重含义。不可否认,在语言领域,早已开始运用面孔之间的形象来沟通,去表示不同实体之间的对话,显示了脸谱以及肖像在语义学中的现实功用。{-/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脸谱交流·北京”完全拒绝了百科全书式或封闭主题式的展览形式,代表了当代策展理念的主要特质。与此同时,这种形式甚至还影响了展览馆中永久性藏品的展示方式。与诸多话语实践一样,当代策展理念深受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批判宏大叙事,关注碎片,微观政治以及异端、多元化趋势。{-/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可以说“脸谱交流·北京”从内部探讨肖像照的交流方法,展现了当代肖像话语和美学可能性的多样、复杂和强度,艺术家们以极大的自由度和复杂度建构和解构了这些肖像。在其自身的空间和意义之外,图片也被放置在展览中进行双重的“脸谱交流”。正如这个项目实施的本身,也是试图建立一种视觉的连续性,去应对和探讨与当代肖像照相关的话语和想象。{-/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展览时间:2012年4月28日至2012年6月24日{-/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展览地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主 办: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协 办:La Fábrica,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