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俏 明清银锭下一个不可或缺的收藏佳品
发布时间:2012-06-11 08:00:20
来源:天津网
[评论:2条][点击:269]
{-p align="center"-}
{-img alt="一路走俏 明清银锭下一个不可或缺的收藏佳品"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3/Source/720bf82d-4344-4b5d-af43-f62a8afe33e4.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年来,受国际{-!--keyword---}{-!--/keyword---}黄金价格{-!--keyword---}{-!--/keyword---}持续上涨的影响,白银价格也大幅飙升,白银藏品中的又一个“黑马”品种——明清银锭的收藏形势更是喜人。在国内春秋两季艺术品邮币专场拍卖会上,中国古代银锭脱颖而出,受到了投资收藏者的热烈追捧,成交价格也连创新高。如在2011年5月14日中国嘉德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金银锭”专场上,第1530号拍品——一件品相很好的元代“兴国路”五十两银锭经过众多买家数十次的激烈角逐,最终以310.5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落槌。作为一种高档的古钱币收藏品,中国古代银锭尤其是明清银锭现已成为艺术品投资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收藏首选。{-/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市场调查{-/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银锭源远流长,明清精品迭出{-/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白银作为货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东汉以来{-!--keyword---}{-!--/keyword---}黄金{-!--keyword---}{-!--/keyword---}逐步退出流通,白银地位日益提升,银锭成为古代基础货币之一。银铤大约出现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已日益完善,唐代白银货币的形制以银饼和银铤为主,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同时有饼状和船形;宋代,尤其是南宋,白银货币的使用范围更广泛,宋代和金朝银铤在各地出土较多。宋代银锭形制以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形,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辽、西夏、金的银锭形制与宋差异不大;元代铸造的银锭形制则沿袭了金朝的银铤形制,弧首束腰,正面略凹,周围有多道丝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自明代初期起,银锭铸造有了显著的发展。明代银锭形制长度较元代变短,而厚度却增加,束腰已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为突出,形成一个双翅。明代奠定了以后历代的白银流通局面,今天人们所见的银锭,大都以明清两代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的银锭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加之民间收藏盛行,流传下来的就相对要多一些,而前朝大量的银锭因被熔铸而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偶尔所见的也多为近年来的出土之物。目前人们所收藏的银锭主要就是以明清两代发行的银锭为主,因为明清银锭在铸造工艺、重量、铭文及形制上都较为规范,其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觑。{-/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