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过万 小小连环画成大收藏
发布时间:2012-02-08 06:00:10
来源:信息时报
[评论:2条][点击:261]
{-p align="center"-}
{-img alt="身价过万 小小连环画成大收藏"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3/Source/c3184623-9c36-41db-bbbb-2d732928aa5a.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上世纪80年代初,东莞的“公仔书”进入了鼎盛期。信息时报记者 聂奇文 摄{-/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信息时报记者 陈武东{-/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大闹天宫、霍元甲、三毛流浪记、铁臂{-!--keyword---}{-!--/keyword---}阿童木{-!--keyword---}{-!--/keyword---}……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精彩绝伦的故事在上世纪80年代并不是通过活灵活现的音像形式进入人们的脑海,当时人们是通过手绘的连环画,也即是人们常说的“小人书”、“公仔书”,去了解那些津津乐道的传说和故事。在那段物质文化生活方式较为单一的岁月,“公仔书”成了一种伴随着几代人成长的读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今,随着各种音像制品充塞市场,“公仔书”在市场上已难觅踪迹。但作为一个时代文化生活的缩影,许多中国人对其还抱有深深的眷恋,于是在一些爱好者的推动下,“公仔书”便成为收藏“新宠”。{-/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日,信息时报记者专程采访了东莞横沥镇“公仔书”收藏爱好者李浩,听他讲述连环画在东莞的兴衰历程。{-/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上世纪80年代初{-/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是东莞连环画最鼎盛期{-/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收藏连环画,首先要了解连环画的历史。”李浩说,和全国一样,东莞连环画的第一个{-!--keyword---}{-!--/keyword---}黄金{-!--keyword---}{-!--/keyword---}时期也出现在上世纪50~60年代。随着连环画创作者的表现手法日益成熟,制作日益精美,连环画的创作出版空前繁荣,题材更加丰富,采纳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故事,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在以传统线描为主的基调上,素描、水墨、木刻、动画、影剧等形式都被广泛运用。画家们各施所长,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上世纪70年代,连环画创作曾一度陷入低潮,出版种类和质量锐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连环画也随之复苏,东莞的“公仔书”也达到了最鼎盛期,迎来又一个黄金时期。“许多连环画都刻下了时代的印记,东莞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也对连环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已成为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李浩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已深入人心,一些外来的文化、娱乐方式随之进入普通大众生活中,儿童读物也开始发生了很大变化。”李浩说,据他考查资料得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东莞连环画开始走上下坡路,到了1990年左右则已退出了市场。“小人书”渐渐成为一种收藏品。李浩说,连环画的收藏热,越发显出连环画的出版冷、市场淡,哪一种艺术成为了收藏,便表明哪一种艺术已成为历史。{-/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一本发黄的连环画{-/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重温儿时“功夫梦”{-/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现在的儿童读物丰富多彩,孩子们真幸福,不用再看那些黑白的连环画了。”作为地道的东莞人,李浩不无艳羡地说,在他的童年时代只有“公仔书”,当时连环画的故事都以文学名著、传统评书等内容进行改编,革命斗争故事也很受欢迎,如《兴唐传》、《杨家将》、《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随着连环画绝迹市场,将近而立之年的李浩费了好大力气在东莞、广州各大旧货市场淘到一批连环画,其中有他最喜爱的《霍元甲》全套,也有当时最受欢迎的《铁臂阿童木》、《大闹天宫》、《哪吒》、《武松打虎》等。经过李浩的精心翻新和修补,仍掩饰不了它们的沧桑和破旧,有的书封面已破旧不堪了,李浩仍时不时津津有味地翻起来阅读一番,一脸童心未泯的样子。{-/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李浩收藏的连环画题材覆盖甚广,有古典名著,也有改编当时电视剧,还有革命爱国主义读物,数量共有100多套。“当时在东莞甚至全国,武打类连环画最畅销,比较著名的有《霍元甲》、《陈真》等。”李浩回忆道。{-/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每次翻开这本《霍元甲》,我都好像回到那个做着‘功夫梦’、天天想长大的童年时代,那时最想成为像霍元甲那样的武功盖世的大侠。”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李浩手里摩挲着一本发黄的“公仔书”,思绪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时没有卡通、漫画、电视,一本黑白印刷的连环画,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就犹如滋润心田的清泉,让他小小的脑袋充满想象和幻想,在阅读中领略流传千古的传说,了解古今中外的故事。{-/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身价飙升几万倍{-/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连环画成新兴收藏品{-/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让人惊讶的是,随便翻阅李浩的“公仔书”可以看到,每本定价不过两三角钱,但现在的价格却已涨至数百元。看来连环画之于李浩不仅是个人喜爱的收藏品,更是一笔有升值潜力的投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连环画藏品的价格节节攀升,大量上世纪50年代的连环画成交价过万元。李浩在拍卖行亲见一本收藏价值较高的连环画从2000元起拍,一直追拍到2万元才落槌,曾经数角钱的连环画跃身一变,身价飙升几万倍。因此,拍卖行淘书价格非常昂贵,想淘得物美价廉的连环画,东莞、广州的旧书市场是不错的选择,因此李浩常去这些地方闲逛,慢慢地摸索出一套鉴别连环画的方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李浩说,一般来说,要判断连环画藏品的价值,一要看出版年代。越早期的作品,存世的机会愈少,也就愈显珍贵。尤其是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的《三国志》、《封神榜》等系列连环画,这些年代久远的连环画,现在已难觅踪迹了。二看绘画技巧,一部佳作应该是绘画精细、手法娴熟,图中人物、情景、道具均能给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此类连环画最受藏者器重。三看出自谁手,一些造诣较深、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的画家,其作品表现出扎实的功底,给人以艺术和{-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000527", "51", "-1",event);"-}美的{-/span-}享受。另外,连环画的故事内容、开本、印刷数量、书本制作质量、品相新旧都会对其价值产生影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然,影响收藏者的还有其个人的喜好,以李浩收藏的一套完整的《霍元甲》为例,这套连环画改编自流行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因此书发行量较大,市场交易价约为80元左右,价格并不是很高,但因它蕴藏着李浩儿时珍贵的记忆,所以对李浩个人而言意义非常特别。{-/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