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松与他的天价摄影作品
发布时间:2011-09-17 08:00:57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评论:2条][点击:140]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摄影门槛降低到如此地步的今天,再加上越来越普及和精湛的后期制作、数码合成,他的摄影作品却能屡屡出现在各大拍卖场,并多数以六位数成交。他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早已在世界各地留下明显而强烈的识别性,而他则坦言,希望自己的作品就是看图识字,大家能够看到实质,看了觉得熟悉,好像自己也曾经历过。{-/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 曹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也有一个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王庆松抬手摸了摸头,上面长着他标志性的发型——剪掉所有黑发、只留几缕稀稀疏疏的白色长发,习惯性地弯腰俯身低着头说话,只是会偶尔礼貌性地抬头与你交流,而抬头的次数也随着谈话的深入逐渐频繁,他接着说:“他说我主要是靠大制作,他因为没钱所以做不了,我说我去拍一个作品,成本肯定比你现在的成本还便宜,大制作大成本并不是壁垒。”作品《跟我学》的成本是一块大黑板和半盒粉笔,但黑板上的每个文字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慢慢记下来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年从四川美术学院造型专业毕业以后,最初那批架上作品已经体现了王庆松非常坚实的基本功,而在放弃基本功、选择了更能体现其想法的摄影以后,王庆松无疑做了一次成功的转折,成为中国“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作品被英国威廉王子、西班牙Billstone{-!--keyword---}{-!--/keyword---}基金{-!--keyword---}{-!--/keyword---}会、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美术馆、2005年德国杜塞尔多夫K20和K21、美国迈阿密Cisneros基金会等收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些年王庆松的市场价格更是成绩显著,2008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中,作品《跟我学Follow Me》在“战后当代艺术日场(二)中国艺术品部分”中,以1175.1799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这让其他“摄影艺术家”们叹为观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摄影门槛降低到如此地步的今天,再加上越来越普及和精湛的后期制作、数码合成,王庆松的摄影作品能屡屡出现在各大拍卖场,并多以六位数成交,这样的成绩难免会引来各种声音。对于一个高价摄影作品背后的壁垒,除了作品内涵、艺术家的名牌效应以外,王庆松告诉记者,价格是综合的。“它有广告费用——杂志、画廊、展览等等,这就是一个很高的宣传成本。还跟数量有关系,如果数量高,肯定就会降低整个价格,当然这跟艺术家的品牌也有关系,就像买车买衣会看设计师一样,有其自身的价值。艺术家的思考最重要,总之很多东西的付出才成就了一件作品,让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个作品慢慢就出名了,再慢慢让人考虑它的价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农民爆发的气息{-/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王庆松经常与他的群众演员一起出现在自己的作品里,他说不认识他的人根本看不出来其中有艺术家。王庆松坦言,这是因为他自认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其实能解释为什么他的作品区别于当代艺术一贯的晦涩表达,而是如看图识字般直接且熟悉。因为王庆松的阳春白雪,是用最平民化的方式(或者是对自身来说最真实的方式)呈现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显而易见的商业标识、各种鲜艳媚俗的形象、大量的农民工模特、显得粗糙的画面感,王庆松反讽的语言是典型的。著名独立艺术评论家栗宪庭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只穿花条内裤,以及白菜、垃圾桶底座的亵渎、滑稽的象征意味,锁定了这种崇拜所具有的农民爆发的气息。”王庆松在他的作品中夸大表现了商业社会所带来的欲望膨胀,急功近利的发展和疯狂的变化让所有的人失去安全感,对未来捉摸不定。从艳俗艺术的表现到看图识字的直白,王庆松说,因为这一切都离他那么近。{-/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上初中之前,王庆松随着父母在油田生活。油田属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他的家庭环境也相对算是优越。这种状态竟只持续到初中,父亲离世的变故,“令我一下就从‘高高在上’摔下来了”。王庆松母子俩在当地无依无靠,母亲且不识字。“我一下就成为被当地所有人同情的对象,都觉得这孩子太惨了,所以从初三到高中毕业,是靠吃救济——18块钱生活费——长大的。”老家在江苏,在大庆出生,又在湖北成长,王庆松的成长历程也很有些波折。{-/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那三年让正值青春期的王庆松,原本经常打架、脾气暴躁的性格一下软了下来,变得不太爱说话,随之而来的,便是无穷尽的自卑感,自卑感让他觉得自己简直没有可能上大学。“所以高中毕业以后只能去下井队里面。”虽然四百多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在当时已经属于“金领”,但自卑感仍然一直萦绕,“在我之前,没有油田子女继续去参加钻井队工作的,因为那是最苦的工作,都是招的农民工,在野外、在一线,是最低端最前线的。”在里面七八年的时间,让王庆松认命了——他认命自己就是一个处在底层的人,油田位于农村,王庆松在那些年“跟农民打交道打得特别好,打成一片,有时候农民让我画两张画,完了给我两个咸鸭蛋。画得最多的一次,给一个堂屋整面墙画了仙鹤,画了一个星期,农民给了我一袋土豆、二十个鲜鸡蛋”。{-/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更在意图片的人为效果和绘画性{-/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即使是一个完全不懂艺术的人,站在王庆松的作品前,也能明白艺术家传递的关于{-!--keyword---}{-!--/keyword---}消费{-!--keyword---}{-!--/keyword---}、中西方文化碰撞等等观念,观者或许不再困惑于当代艺术的晦涩难懂,却反而会疑惑其为什么不能将一件艺术品做得稍稍精致一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我来说已经相对完整了。我画画的时候就不喜欢弄得很腻味——不停地修,不停地把它做得漂亮。摄影中同样很多时候,我故意把有些东西踢得东倒西歪,摄影的创作方式已经营造了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会有很多个人的强调倾向,所以有时候需要一种混乱,甚至拿些什么也不搭的东西往里面一丢,它需要寻找一种相对自然的状态。如果要摆得特别清晰,每个角度都把光线打好,那就可能有太多的商业追求。有的时候它会需要这种不准确性(曝光、焦点等),否则会比较像设计、像广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看上去只是靠大手笔制作而成的作品,其实是艺术家从造型基本功到对图片控制力的精心转变。王庆松扎实的绘画功底对摄影的构图、色彩和人物的造型都是功不可没。“一个搞摄影的人看我的作品会觉得有绘画感,绘画的人觉得这是摄影,但是又似乎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前期的绘画经历让王庆松对图片的要求比普通的摄影者要高很多,相对摄影师追求的自然感觉,王庆松更在乎人为的效果,这也是王庆松的图片更具绘画性的原因。{-/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历史丰碑》(125x4200厘米, c-print, 2010年)算是王庆松作品中完成时间最短的一个,也用了18天。王庆松邀请了200多位模特,用15张8×10的底片合成一张纪念浮雕式的摄影作品,最后的成品尺寸是1.25×42米, 刚好是一整卷相纸的长度出了这一张照片。“这卷相纸中的历史人物和内容无关紧要,我的《历史丰碑》中,既有正史中的名人,也有野史中的小人物,既有垃圾废物,也有生活用品,这些林林总总的人、物共同构成了我心目中的丰碑。也许它是正史中的野史,也许它是野史中的正史。”王庆松补充解释说,它必须要一次性完成,因为灯光不能移动。{-/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相形之下,王庆松更喜欢耗时长的创作。“一个东西放时间长了以后,它变得很具抽象性。不过要考虑现在整个成本越来越高,人工成本(模特)从最早的二、三十块钱一天,到现在涨到一、两百一天,这时候可能会慢慢减少人数,但是这就更需要时间成本。”{-/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今年2月,王庆松在美国国际摄影中心举办了个展“当世界碰撞在一起”。7月,作品《历史的丰碑》参加了第42届法国阿尔勒摄影节,这不是王庆松第一次参加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他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早已在世界各地留下明显而强烈的识别性,对此王庆松毫不避讳的坦言:“对,我希望就是看图识字,大家能够看到实质,看了觉得熟悉,好像自己也曾经历过。”{-/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