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总监:艺术品市场供不应求
发布时间:2011-08-31 01:00:07
来源:
[评论:2条][点击:233]
{-p align="center"-}
{-img alt="上海当代总监:艺术品市场供不应求 "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6aa60d6f-b6c1-4251-bf19-bd8460630d59.jpg" /-}{-/p-}
{-p-}
中国艺术品市场已跨入亿元时代,倘非资本雄厚,普通藏家就只有望洋兴叹的份。9月8日,第五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将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记者专访了本次展览的总监MassimoTorrigiani。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在这位意大利行家的眼中是怎样的?他又能提供给普通藏家一些怎样的建议?{-/p-}
{-p-}
{-strong-}“中国艺术家作品有灵魂”{-/strong-}{-/p-}
{-p-}
艺术博览会是一次艺术家展示和出售作品的盛会。本次有90多个画廊、400位艺术家的作品云集博览会,其中的中坚力量当属中国本土艺术家,“如果没有本地的根,不可能有一个长期的发展”,MassimoTorrigiani说。{-/p-}
{-p-}
国外画廊和拍卖行是并行的,人们可以在这两个地方买画,但是目前在中国,画廊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人们担心在画廊买到假画,所以更愿意选择拍卖行,因此中国当代艺术体系不同于欧美。MassimoTorrigiani说:“亚洲是欧洲和美国贩卖艺术的市场,而不是生产艺术的地方。很多在亚洲举行的博览会更像个百货商店,他们把欧洲的画廊请来,如同卖舶来名牌一样。但我们不想把这种方式拷贝过来,我们希望建立自己品牌的东西。”{-/p-}
{-p-}
本次博览会就有一个围绕由年轻艺术家创造的新项目而设定的板块,这些年轻艺术家在2010至2011年举办了其首次个展,包括刘钢、刘任、陆扬、徐喆、陈敬元、吕淼、宋陈、郑强、叶楠、谢墨林等人的作品都将在这个板块中展出。“欧洲和美国可能看不上这边的作品,但是我们觉得有希望的、有趣的、有潜力的都是中国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很新鲜,很有灵魂,很有发展性,这在欧洲和美国已经没有了。”{-/p-}
{-p-}
{-strong-}善于挖掘有潜力的艺术家{-/strong-}{-/p-}
{-p-}
自吴冠中的《狮子林》在2011年春拍上以1.15亿人民币成交后,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便开始一路走高,名家的作品对普通藏家来说门槛太高。对此,MassimoTorrigiani说,所谓大师已经不再盛行,要善于挖掘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许多人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有泡沫,我看未必。最近20年里,很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在中国被海外私人藏家买走的,在中国根本看不到。我举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瑞士藏家,他在瑞士大使馆工作,买了很多现在很有名,但是当时并不出名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一件才花了几百块。回过头来看,他一个人就收藏了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作品,可惜除了他却没有人能看到,除非他决定在一个美术馆展览出来,不然都放在仓库里。一个公开的市场就这样变成私人市场,不会跟外界有沟通。放不放,放多少,都是藏家说了算——供求关系上现在‘求’不是问题,‘供’才有问题。你觉得这个市场会不火么?所以,我们希望中国的美术馆能来参加博览会,也是一次了解市场的机会。如果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艺术作品,不在自己的美术馆中,而是在国外私人手里,也许现在你觉得不算问题,可时间长了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意大利的作品,却在巴黎展出,两国政府为此扯了200年的皮!”{-/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