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品市场亟须法制规范
发布时间:2012-06-18 10:00:1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评论:2条][点击:150]
{-p style="text-indent: 2em"-}
1995年,中国书画市场出现了一桩著名的诉讼案——《仿石溪山水图》公案。这是国内第一起因画作真伪引起的诉讼案。{-/p-}
{-p style="text-indent: 2em"-}
2011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959亿元。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资本及普通民众参与艺术品投资、收藏的热潮。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在我国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法律规范的缺失已成为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细化《拍卖法》势在必行{-/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的通知》,正式明确了拍卖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拍卖标的物也开始从最初的一般性物资类扩展到政策允许流通的动产、不动产和财产权利,文物艺术品等逐渐成为拍卖场上的主要标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收藏热持续升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一条以暴利为纽带的制假、拍假、鉴假、护假的利益链大有日益壮大之势。{-/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资深艺术品投资人张俊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各地的鉴定机构良莠不齐,我们没有专门规范鉴定市场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专门监管鉴定市场的行政部门。所以拍卖市场上有“不保真”的行规,买了假的只能自己认栽。{-/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目前我国拍卖业中,在社会上拥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企业为数不多”,汉秦(北京)国际拍卖总经理焦筱涵认为,与国际拍卖业相比较,现阶段我国拍卖业市场集中度较弱、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竞争环境也亟待完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拍卖行来说,应该对拍出作品的真假负责,但现在法律上有缺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何水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法律上的缺失不应成为拍卖公司对作品不保真的挡箭牌,以盈利为目的的作假是不应该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1997年1月1日,《拍卖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拍卖业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但其中第61条第二款“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却无形中成为了制造艺术品拍卖市场乱局的保护伞。{-/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记者了解,国内第一起因画作真伪引起的买家状告拍卖公司的诉讼案发生于1995年。近十几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打假事件早已是屡见不鲜。{-/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何水法认为,国内不少拍卖公司对赝品熟视无睹,造假、售假、拍假问题已经严重伤害了投资人及艺术品原创者的利益。高额利润的驱动和法律上的缺失给了一些拍卖公司可乘之机,使其放任赝品流通,失职失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2011年6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正式发布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56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成首批成员,承诺遵守“自律公约”。“自律内容”包括自觉遵守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有关法律、法规、行规,按照《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规范运作,不从事经营性鉴定业务、不知假拍假、不以任何形式对拍卖标的进行虚假宣传、坚决杜绝“假拍”行为等。{-/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然而在何水法看来,仅依靠这样的“行业自律公约”还远远不够,细化《拍卖法》势在必行。{-/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权威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亟待建立{-/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今年1月,因为一只汝窑碗,鉴宝专家毛晓沪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被指推荐、出售赝品构成欺诈,遭索赔596万。北京丰台法院一审裁定驳回了原告刘先生的起诉,但对于这只碗究竟是真是假法院没有做出判断。{-/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资深艺术品投资人张俊表示,“全民收藏”时代,艺术品市场中鉴定证书满天飞的情况颇令收藏界担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在走访多个艺术品市场后也发现,明码标价的艺术品鉴定证书处处可见,只要肯出钱,即便你拿来的东西是新货,也有人可以把它包装出历史背景。{-/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何水法认为,这种现象也与当前人们太急于获利有关。“应当是先懂艺术,然后才去尝试着经营艺术,人们现在却是太希望过分炒作,以获取丰厚利润。”{-/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随着收藏市场的日益火暴和收藏爱好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国内越来越多的电视台为适应观众口味,开办了与收藏有关的节目。据记者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活跃着十几档收藏类电视节目,民间收藏也随之频频升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何水法看来,这些节目无形之中引导老百姓走入了误区。“很多鉴宝节目忽略了艺术品的文化情趣、历史渊源、艺术品位,而在价格上大做文章。不注重艺术品的艺术内涵和科学知识,而是单纯把真假、经济价值当成可以吊足观众胃口的噱头,有的节目通过当场锤砸赝品制造看点,信口开河地估价,甚至请演员当‘托儿’的做法,让知识性很强、很高雅的收藏变得无知化、低俗化。”{-/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鉴定水平的参差不齐容易给大家造成一种假象,对收藏投资人群造成误导”,何水法认为,建立健全有权威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完善艺术市场监管体制,是打击赝品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一个公正、权威的艺术品鉴定组织,应该可以帮助普通消费者辨别艺术品的质量,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有关艺术品的市场信息。{-/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焦筱涵认为,就拍卖行业的畸形现象而言,我国应在总结国际拍卖市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本国拍卖行业管理办法,使之更加规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何水法建议,拍卖行在拍卖前应该有一个鉴定小组来鉴定作品的真伪,对流入市场的作品慎重把关,提高拍卖行的诚信度。{-/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 《全国拍卖行业2012年一季度经营状况简报》显示,全国目前共有拍卖企业5600家,拍卖从业人员约5.6万人。国内具备艺术品鉴定和评估能力资格的专家队伍和机构正日益发展壮大,解决艺术品鉴定、评估的规范管理问题已经具备相当的社会基础。{-/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出台在即{-/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近日在 “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市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文化部正在积极推动《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何水法表示,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和艺术品有关的法律条文、行政法规,但仍然滞后于迅速发展的艺术品市场。“我们期待一部更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艺术品在创造、发掘、流传、收藏与修复等各个过程中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如艺术品的进出口、拍卖、{-!--keyword---}{-!--/keyword---}保险{-!--keyword---}{-!--/keyword---}、保护和知识产权等方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是文化市场立法中的一个重点”,庹祖海表示,艺术品市场中鉴定、估价、艺术品经纪人制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目前已设立专项的艺术品市场课题,委托相关的法律及艺术市场专业机构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为立法工作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记者了解,2011年12月,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中国收藏家俱乐部举办的文化艺术品评估——质押融资合作试点签约仪式举行,这是国家在艺术品评估体系课题项目的首个试点,标志着整个“文化艺术品评估体系”国家课题正式落地。{-/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庹祖海在发布会上还表示,今后将继续推进艺术品交易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充分发挥画廊在艺术品市场中的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继续开展诚信画廊建设推广工作。{-/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画廊基本是商品的寄卖店,经营者们批量地买进卖出商品画,或兼营工艺品、复制品等。因此,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画廊艺术家的代理机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品市场的合理发展。大牌国际画廊、拍卖机构、文交所还常常让国内画廊产生“腹背受敌”之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投资者张先生眼里,藏家对画廊不信任,艺术家对画廊抱怨不断,成名艺术家对画廊不抱期望,画廊对年轻艺术家推动力明显不足,画廊业现在处境堪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2011年10月,北京画廊协会成立。“理想很高,底子很薄,没有相应社会资源的支持,仅凭各自的能力和资源进行理想化的操作。”首任会长程昕东直面中国画廊目前的尴尬处境,同时也寄希望于第一个画廊协会的成立能成为引导画廊行业朝着更合理有序方向发展的开端。(记者 胡亮){-/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