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发布时间:2012-03-26 11:00:14
来源:千龙网
[评论:2条][点击:184]
{-p style="text-indent: 2em"-}
北京3月24日报道(记者 小婧)“要成为收藏家得有多少钱?”主持人歌德学院中国区前总院长阿克曼提出自称“最俗”的问题。四位收藏家的答案依次为:“不多于收入”、“100马克买了第一件藏品”、“有钱就买,没钱欣赏”、“负债累累但从不后悔”,并给出一致结论:收藏并不只是富人专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3月24日,四位对收藏“情有独钟”的中德艺术收藏家集聚北京空白空间画廊,讲述自己的收藏经历以及对现代收藏的看法。本次沙龙是《启蒙的艺术》展览系列沙龙的最后一场,以“伟大的收藏家”为主题,畅谈中西收藏特点,为历时一年的系列沙龙活动完美收官。{-/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我为什么要收藏?{-/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艾黎卡·霍夫曼-科尼格,德国著名当代艺术收藏家,她曾与丈夫经营一家{-!--keyword---}{-!--/keyword---}家族企业{-!--keyword---}{-!--/keyword---},1968年开始收藏当时默默无闻的艺术家的艺术品。“柏林墙倒塌之后,我们的心态和当时的艺术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那时的艺术创作讲究‘自由’、‘风险’和‘动态’,大家都不用画笔画画了,而用新的材料进行创作。木板、铁器、石头经过加工成为艺术品。我收藏是为了记录那个时代。感觉很重要,我收藏是为了和艺术品进行沟通和对话,并可以感到快乐、感到幸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收藏是由于欲望的驱使、是贪婪的表现,同时,收藏也给我带来知识、启发智慧。”德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鲍罗斯如是说。鲍罗斯18岁买进自己第一件艺术品,经过多年积累,现有私人收藏品约600余件,其中不乏名家作品。“购买艺术品必须一见钟情,钟情之后我就想保护它、占有它,就像小孩子把心爱的玩具塞进自己嘴里,怕别人拿走。这就是欲望和贪婪的表现,从一生下来我们就有这种本能。”{-/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中国是否扰乱了世界收藏市场? {-/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沙龙现场,两位德国收藏家指出,当今人们的收藏行为越来越不理智,很多艺术品由于炒作、不合理哄抬价格致使艺术品价格一路飙升,让人难以接受,并质疑中国对世界收藏市场的混乱有一部分责任。就此问题,中国当代收藏家张锐表示,西方的美学和收藏都是有系统性、逻辑性的。而中国真正意义的现代收藏刚刚开始,很多人不懂什么是收藏、不清楚历史以及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一味跟风,像风险投资,使艺术品价值不断攀高。“中国从五千年封建社会集体无意识一跃到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观念,追求个体价值的一步缺失了,所以中国的收藏是缺乏逻辑性的。就像我经常说的,我们的脑袋在封建社会、身体在工业社会而手却处在信息时代。”{-/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收藏家:独乐乐?众乐乐? {-/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收藏也是一样,数量少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细细把玩,享受乐趣。而达到一定规模时,有些收藏家更愿意把自己珍藏之物与大家分享。“每一件收藏品都像是一个文字,集得多了就成了句子,最后成为文章。好的文章我一定会把它大声朗读出来,与别人分享。”张锐新颖的比喻得到了德国同行的赞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无独有偶,艾黎卡·霍夫曼-科尼格夫妇在1997年移居柏林后,开放了他们在中心区索菲·吉普斯庭院的家庭艺术收藏。夫妇二人住在顶层阁楼,下面全部都是面向公众的收藏品。他们的“家庭展览馆”每周六面向公众开放,并定期更换展览内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艾黎卡·霍夫曼-科尼格认为,收藏不但需要自己与作品交流,更需要与他人交流。“分享的感觉是快乐的,更换展览内容就像在写一个新的故事,我希望大家能看得懂。我的收藏是不卖的,收藏品有一个循环期,15年之后把放在地下室的艺术品拿出来,你会再次爱上它。我们把它们留下来,想留给下一代人欣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记者后记 {-/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有些人买艺术品,市值高了再高价卖出,获得利润;有些人买艺术品,只为爱好、品味,把成百艺术品放在办公室里、家中每天欣赏;还有些人把收藏品按风格、按主题轮换在家里展出,请专业人士讲解,向公众开放。也许这三类人的艺术造诣相去不远,但第一类人是商人,第二类人是收藏者,而能把自己展品与公众分享的,才是真正的收藏家。{-/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