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权力榜:能挺二百年不?
发布时间:2012-03-16 07:00:54
来源:
[评论:2条][点击:114]
{-p style="text-indent: 2em"-}
最近,《艺术财经L'O{-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FF.N","200","-1",event);"-}FF{-/span-}ICIEL ART》杂志在京推出“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2011年度颁奖典礼”,运作声势浩大,引起了舆论漩涡。{-/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顾名思义,所谓“艺术权力榜”,“艺术”的“权力”从何而来?——企业和媒体分别赋予了金钱权力和话语权力,有别于在官方协会任职的艺术家所具有的政治权力。艺术品市场作为较自由的文化表征体系,比意识形态主导的宣传机器更能反映受众需求。然而,依托权力风行一时的艺术品,其价值最终仍是由普世的审美意趣所决定的,任何特供、炒作性质的艺术品,和那些具有独立品质的艺术作品一样,必须经受历史苛刻的考验,才能进入人类的文化长廊。而艺术对于权力的附庸,所带来的副作用显而易见,——成为代货币。代货币在权钱交易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雅贿就是其中荦荦大端。经受市场认可的艺术品在行受贿双方间,通过收贿方委托古董商兑现,而第三方则抽取受贿方回购的差价作为佣金。这种交易中使用的艺术品越是没有学术史公认的艺术价值反而越安全,即使受贿方因此被稽查,也不过是接受了友朋酬赠的一点敝帚自珍的心意,受贿方也不大可能因进行审美眼光低劣到可疑的重复艺术投资而遭受起诉。换句话说,单纯追求利润的艺术家,最具有成为权钱交易皮条客的潜在因素。{-/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另外,对于艺术家和投资者我不愿做任何道德批判。从心理动因上来说,大家都不过是时代的悲剧。贵族时代的艺术家拥有需求稳定、实力雄厚且审美意趣不落俗套的赞助人,他们得以一心追求技艺和境界的高度。而平民时代的艺术家仍然要吃饭,还多少要一点点尊严,为了自身的尊严,也只有牺牲艺术的体面了,只因无论官方、投资商、媒体都有各自凌驾于艺术之上的利益诉求。投资方也不似旧时王侯,具有鉴赏比量的清赏雅趣,收藏的目的仅仅在于坐待升值,这该是多么没有安全感的人哪。最可悲的恐怕是受众,他们全然无意识自己身处艺术复制时代。产业链流出的批量化、规格化产品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而生产主导者最终会因投机心理培养出审美单一的受众而进入恶性循环,行业水准将随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而不断降低,艺术家不再具有引导风气的公信力,受众对于感官享受和道德崩溃所引发的诉求胃口越来越大,技术革新却依然无法弥补原创能力的苍白,他们将被自己喂肥的利维坦所吞噬,抑或抛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其实,对于真诚热爱艺术的投资者而言,判别艺术家所具有的{-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300060", "51", "-1",event);"-}恒久{-/span-}价值的方法并不困难。首先是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的文化底蕴,这是大家与工匠的分野。其次是在根植传统的系统学习中形成的个人风格,抛弃传承的“杂技”手法或许可以迎合时流,然终究有过时的一日,即便老油条可以一直跟着市场走,但百年之后其作品就会因不具有独立品格而被淘汰。过分强调个人风格的狂怪手法,是一种荷尔蒙过剩的排泄式创作。{-/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第一流的艺术品是为自己内心进行创作的,不迎合任何外物。第二流的艺术品是为艺术本身的追求而创作,未必能见性情,却有别开生面的功力;第三流的艺术品是为受众的喜好而创作,这或许是当下艺术与商业结合后行业标准的最低限度。而沦为宣传材料、代货币的艺术品,则属于未入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古人曾说,二百年后论书画。就是指等到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才能从公允的审美角度来评价艺术品。然而,还有一句西人的谚语,大可为受众一鸣:你可以骗一个人一世,可以骗所有人一时,却无法骗所有人一世。{-/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