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各种渠道发现拍卖信息
发布时间:2012-03-10 09:00:05
来源:
[评论:2条][点击:328]
{-p align="center"-}
{-img alt="通过各种渠道发现拍卖信息"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09ccec0d-0eaf-4ea2-af1e-69655cba9872.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徐悲鸿的《七喜图》{-/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裴文{-/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日,{-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IDSA.OQ","200","-1",event);"-}美国{-/span-}《世界日报》报道,一位华人在洛杉矶一个旧货市场上以估计两位数美金的价格购买到一张素墨中国古代人文山水画,抱着“不知真假”的心情请拍卖公司鉴定,没想到在中国近期一次拍卖中以2100万人民币(约330万{-!--keyword---}{-!--/keyword---}美元{-!--keyword---}{-!--/keyword---})的天价被一名收藏家拍走。{-/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通过微博了解拍卖信息{-/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看似非常普通的一条新闻,却能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信息。其实,在去年10月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乾隆帝(款)《仿倪瓒山水》立轴,估价3万至5万元,成交价为2357.5万元(含买家佣金,下同),这幅作品的题识为:甲戌初春,偶仿云林笔意并题。钤印:乾隆宸翰、入眼秋光尽是诗、石渠宝笈所藏。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来源为“日本回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年来,“日本回流”成为一个金字招牌,特别是像日本有邻馆、根津美术馆、出光美术馆等机构的藏品,已成为近年来中国艺术品的一大招牌。同时,像小林斗盦等日本著名收藏家的藏品也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当这件拍品写有“日本回流”时,引人注目,竞拍达200多轮,买者是一位酷爱乾隆作品的收藏者。对此,北京{-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600048", "1", "-1",event);"-}保利{-/span-}中国书画季拍部总经理通过其官方微博表示,“欢迎有志于真相的朋友,通过工商管理部门来保利查看真相。此件来自日本,由一纯日本家庭收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拍卖业专业人士的微博也越来越成为拍卖信息来源,像北京匡时拍卖行老总董国强的微博“眠琴山房”经常会透露一些藏家的动态,如刘益谦、王薇夫妇买下周春芽的《剪羊毛》等;北京保利拍卖行的老总赵旭的微博“哪吒闯世界”,虽然不是认证的,但是经常会展现一点业内新闻而受到关注。至于张晓刚、周春芽等,也都有自己的认证微博,他们有时会对一些拍卖市场上的赝品进行解读,也具有参考价值。{-/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从拍品来源看藏家动向{-/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公开信息中,有时还可以发现有关买卖动向。像今年一家拍卖行征集到张道藩父亲张铭渠上款的徐悲鸿《七喜图》,底价仅1500万元。这件《七喜图》在徐悲鸿作品中非常有名,是徐悲鸿祝福好友、国民党高官张道藩父母七旬大寿所作。这件作品在2010年的秋拍{-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000151", "51", "-1",event);"-}中成{-/span-}交价为2240万元,此次从美国征集回来,让市场了解到其动向。{-/p-}
{-p style="text-indent: 2em"-}
2006年中{-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600646", "1", "-1",event);"-}国嘉{-/span-}德拍卖曾经卖过一件张大千的《天女散花》,当时的成交价为268万元,2010年秋拍这幅画又在北京保利拍卖,成交价达到6200万元,藏家就是颜明。因为2008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他买张大千《天女散花》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幅作品的始末,只是眼光和感觉告诉自己,这是幅非常好的作品。因为他发现这幅作品上有张大千亲笔所书的四次题跋,第一次题跋时间就是作品完成当年,内容是“丁亥二月,仿唐人壁画笔法作于大风堂下蜀人张爰”。此后张大千又亲自题跋二次,而最后一次题跋为1944年题。由此,颜明推断这幅画乃张大千的钟爱作品之一,否则不会一直随身携带长达九年时间。2007年朵云轩春拍古籍善本旧画册专场拍卖上,他现场翻阅到1935年的《美术生活》,并发现了这幅作品的出版记录。{-/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