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日本堆绣作品揭开的织品修复缺位
发布时间:2012-02-27 07:00:01
来源:
[评论:2条][点击:177]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织品修补的缺位{-/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两个月后,当记者目睹这件日本屏风的时候,已经看不出原来破损的痕迹。和中国布贴式的平面堆绣不同,这件作品中的人物、房屋场景在层层类似中国宣纸一样的日本古代特有纸张的堆塑下,仿佛有了血肉灵气,一个个都浮立于画面之上。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残留在屏风上面的人物即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栩栩如生,努力和画面中的其他元素一起,表现着日本江户期的市井生活。{-/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邵晓琤说,按照委托人的要求,这件作品需要做到修旧如旧,即看不出修复的痕迹,但这并非易事。由于中国并没有针对这类文物的专业修复机构,不要说专业人员,这件屏风的修复牵涉到刺绣、布艺,还有绘画、装裱等技艺,要有这么综合的修复能力,实属不易。即便购买一些必要的原料都很费心思。“屏风中,一个垂钓人的头部没有了,衣服也破损了,我根据残留在画面上的脚的形状判断出这个人很消瘦,因此按照日本江户时期的资料还原出他应该是一位面容清瘦的老者。”然而,随着修复方向的确定,邵晓琤所遇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首先原来人物所穿的衣物是一种非常细小的格纹绸缎,这种织品在中国很难找到,邵晓琤只能用一些近似的布将他的衣物修补起来。还有人物缺失的头部,由于画面中其他人物的头发所用的材料是某种动物毛发,找不到完全匹配的,邵晓琤寻找无果后,用看上去效果接近的黑色蚕丝线做了人物的头发。“如果能找到完全一样的材料,修补的效果将更好。”{-/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材料的缺失是邵晓琤经常所要面对的难题“一些织绣品的用线要求色系过渡特别多,需要具有传统工艺的厂家才能生产,而且它还要愿意接这个单子,因为我们的用量很小。”为了让厂家愿意染色,邵晓琤不得不购买远远超出需要的数量,为此付出的成本代价很高。“如果织绣品修复受到重视,形成自己的产业链,那么原料问题才终将得到解决。”{-/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然而,不仅仅是产业链的缺失,藏家对织品的修补认知也同样存在缺位。曾有一位藏家从英国购得一对出自圆明园的刺绣挂屏,四周的盘金线开始脱落,他把这件绣品挂在自己位于北京古玩城的店中,并不知需要加以特别保护,“每天的射灯直晃晃地照射着,来来往往的人见到散落在边上的金线也任意地拉扯,这可是传统工艺的金箔捻线,这种工艺手法现在已经濒临失传!”邵晓琤说,这位藏家原先也曾希望她帮助修复该件织品,但自己最终还是拒绝了。“首先是当今的金箔捻线多用于表演而不应用于生产,会捻这种金线的人也很少;其次,我前后去过3次,每去一次,织品的残破度就加重一些,那些金线脱落得不成样子,很难从里面找到一些用以修复的残留的信息。”{-/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织品修复的误区{-/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和大多数文物修补一样,很多藏家希望修补后的织品看上去能和原先的一样,也就是“修旧如旧”。而在邵晓琤看来,如果从研究的角度来修补织品,那么“修旧如新”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修补的地方并不刻意做旧,让新旧部分有明显的区别,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明确的如何修复的针法印记。”{-/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此外,邵晓琤说,当代人认为织绣品的品相不很好就不值得收藏,其实品相好的织绣品,造假的风险性也高,相反那些品相不好的织绣品,可以更多地为藏家提供历史“稽查”信息,并能通过修复提升其价值,提高识别鉴赏能力。“比如,从断开的线上可以分析出其工艺应属哪个年代、哪种技法,再从线的脱落部位,可以看到下面的底样图纹,年代久的织绣品底稿均用毛笔画成,近代开始用圆珠笔等硬笔,到了现在,出现了电脑喷绘底。”邵晓琤对目前刺绣界盛行的以电脑喷绘底并不苟同,她认为“喷绣”为绣娘解决了绘画上稿的难题,也便捷了绣制过程中的用色用技,缩短了生产的周期,更减轻了绣娘们的工作量,尤其对致富、繁荣市场有着不可抹杀的积极意义。但从手工艺传承保护角度来看,“喷绣”加速了传统技艺的缺失和艺术的衰退,“喷绣”不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还因有浓重的底色做衬,而忽略了针巧技法的风格和配色融色的讲究,久而久之,那些传统的技艺渐行渐远矣。”邵晓琤说,“因此,藏家若真喜欢“喷绣”可以适当收藏,因为毕竟这种刺绣也是当代新型的刺绣品,但一定要在知情的情况下收藏,要知道仅就稀有性、技术性而言,“喷绣”的收藏价值远没有手工画底绣来得高。”{-/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另外,邵晓琤还提醒说,机构或者个人在修复织绣品时也要找对专业人员,“首先要了解该件绣品属于哪个绣种,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还是顾绣,然后再找对专门从事某种刺绣的人员,因为会苏绣的未必会粤绣,会顾绣的也未必会湘绣、蜀绣,以此类推,一旦找错对象,那么修复效果将可想而知。”所以,为规避风险,最好找专业的织绣研究机构修复。{-/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