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艺术品消费开始升温
发布时间:2012-02-05 05:00:02
来源:广州日报
[评论:2条][点击:443]
{-p align="center"-}
{-img alt="赵力:艺术品消费开始升温"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a144d429-ed4b-4774-9faf-eed019600f95.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果艺术与公众结合能够更加多样化,与生俱来的艺术基础将使这个向“{-!--keyword---}{-!--/keyword---}消费{-!--keyword---}{-!--/keyword---}市场”扩张的艺术品市场迸发更全面的光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专家论道{-/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本期专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AMRC.N","200","-1",event);"-}AMRC{-/span-}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总监 赵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撰文/记者林琳{-/p-}
{-p style="text-indent: 2em"-}
2011年,我和另外9名评审委员共同创办了“青年艺术100”这样全新的艺术项目,从全国挑选了100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巡回展览。这批艺术家都出生于1975年之后,正是艺术创作风华正茂时。作品包括传统国画、油画、雕塑,也有版画、装置、照片和新媒体等。中国当代艺术要往哪里变化,看的就是这一批艺术家的走向。{-/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在1978年以后更是进入了多样变化时期。然而对于大多数非业界的观赏者来说,中国当代艺术却还是新鲜的事物。年轻艺术家想的真的不一样,这一次展览令我们深切感受到差异。他们更为国{-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INTG.OQ","200","-1",event);"-}际{-/span-}化、{-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DINE.OQ","200","-1",event);"-}网络{-/span-}化和信息化,更注重独立性和手工性,并且将艺术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次展览并没有安排在美术馆或画廊,而是选择在一些公众性的场合,比如北京展览是在地坛公园临时搭建的大帐篷里,与日常的艺术品鉴赏经验大不相同,更显现当代艺术与日常生活结合的特点。很多观赏者在这里发现,自己对当代艺术原来一点也不陌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大多数人认为当代艺术品的市场{-!--keyword---}{-!--/keyword---}行情{-!--keyword---}{-!--/keyword---}早已走高,但实际上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的当代艺术家万中无一,大多数依然贫困地生活着。如何让艺术家们以自己热爱的艺术生存下来也是我们展览试图探讨的话题。因此展览期间我们也尝试销售艺术品,结果令我颇为意外。{-/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们发现,大多数买家都是第一次购买艺术品,而且并不以收藏或投资意识为先导。譬如一名北京的买家买下了两件价格分别为1万元左右的艺术品后表示,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另一件是儿子看中的。当我问起如果这两件艺术品价格涨了10倍,是否会考虑出手,这名买家说:“我并不是投资者,我不会卖掉它来赚钱。”另一位买家在北京巡展上因为犹豫而没有购买看中的艺术品,后来却带着5个朋友出现在上海巡展会上,并且每人购买了一件艺术品。 这样的买家并不是拍卖场和画廊中的收藏者或投资者,而是消费者。在展会中,我们看到中国艺术品的“消费市场”已经升温的事实。{-/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有一些人谈及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时都会老生常谈,称其“社会的美育程度不够”。实际上,我认为中国人对艺术的向往和喜爱存于血液里,只是市场缺少艺术与公众相结合的渠道和方式。如果艺术与公众结合更加多样化,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这种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喜好,将促使艺术市场向“消费形态”的扩张,最终导致中国人生活品质的全面优化。{-/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