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与品牌的稀奇反应 艺术如何走出小圈子
发布时间:2011-09-26 03:00:36
来源:
[评论:2条][点击:240]
{-p align="center"-}
{-img alt="艺术家与品牌的稀奇反应 艺术如何走出小圈子"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a55a6931-edbd-4057-b95a-e5c5d9d6fa7a.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p-}
{-p 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图为“稀奇”商品:我看到了幸福。靳 军摄{-/span-}{-/p-}
{-p-}
{-/p-}
{-p-}
“做一个品牌管理者真是太难了”,雕塑家瞿广慈,这样评价自己半年多来的生活。{-/p-}
{-p-}
夏末秋初,北京东四环外的东风艺术区,向京+广慈雕塑工作室藏在最深处。同为雕塑家的妻子向京,正在为自己的个展忙碌着。9月23日,她的雕塑个展“这个世界会好吗?”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拷问”着来来往往的参展者。{-/p-}
{-p-}
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大幅油画,沙发旁边立着一块白板,密密麻麻地列着“稀奇产品流程表”。{-/p-}
{-p-}
雕塑展?艺术家?流程表?品牌管理者?在这个无形中透着奇妙化学反应的工作室里,瞿广慈和向京这对雕塑界的当红艺术家,讲述了自创品牌“稀奇”的稀奇事儿。{-/p-}
{-p-}
{-strong-} “我们是用商业模式运作公共艺术项目”{-/strong-}{-/p-}
{-p-}
位于北京银泰中心的“稀奇”,是于今年3月开设的第一家“稀奇”店。店面不大,商品也不多,但全都是依照瞿广慈和向京的雕塑作品原型所生产的礼品:兔女孩闭着眼睛微笑,因为“我看到了幸福”;“最天使”嬉皮中流露着忧伤;“站在高岗上”的夫妇严肃又活泼……{-/p-}
{-p-}
“稀奇”,XIQI,X+Q,瞿广慈和向京这对当红雕塑家所自创的艺术品牌,取自两人姓氏的拼音缩写。{-/p-}
{-p-}
艺术家开店,不奇怪;艺术家委托商业机构生产艺术衍生品,也不新鲜。但完全“自产自销”,亲自打造一个艺术品牌,卖以自己的艺术作品为原型的礼品,这夫妇俩真算是艺术圈内的“稀奇”人。{-/p-}
{-p-}
“我学艺术、当老师,后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却从来没想过做一个品牌”,瞿广慈反复强调,自己并非“开商店”,而是“做品牌”。这倒显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较真劲儿。他说:“品牌就像一个大盒子,涵盖了艺术理念、品牌故事、情感因素……品牌生产着不同的产品,但都指向唯一的品质。”{-/p-}
{-p-}
瞿广慈最初{-span onmouseover="ShowBlogInfo(this,19980629,event);"-}萌生{-/span-}“稀奇”的念头,来源于“礼物”的概念。在他看来,礼物是内在的情感连接,是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但身边的‘贵重’礼物几乎都围绕外国奢侈品牌打转,我想,能不能做更艺术一点的东西。” 取名“稀奇”,也正寄托了他和向京的期待:让“稀奇”所蕴含的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内在元素,给日常生活带来惊喜。{-/p-}
{-p-}
艺术化的礼物,首先吸引了“圈内人”。Jay Ahr设计师乔纳森·里斯把“稀奇”的彩虹霓天使放在了自家壁炉上,甚至发照片反馈他的喜爱;“我看到了幸福”是徐帆送给孙俪和邓超的结婚大礼……{-/p-}
{-p-}
谈及盈利,夫妇俩坦言目前主要还是靠两人的名气,售出的大多是两人签名的作品。他们对前景毫不担心:“我们与香港连卡佛合作,每个月能卖出七八十件,还是有市场的。”{-/p-}
{-p-}
刚创立半年的“稀奇”,其野心却不仅仅在圈内。瞿广慈说:“我们要与世界知名奢侈品牌竞争,对外传播中国艺术的价值理念。”{-/p-}
{-p-}
与世界知名品牌“争食”可不容易。更何况,尤伦斯艺术商店等商业机构也与艺术家合作,开发艺术衍生品和艺术礼品。小小的自创品牌“稀奇”,能有哪些大优势?{-/p-}
{-p-}
“一是情感因素。为中国人创造自己的礼物,我们比国外品牌更有优势。二是灵活性。不同于国际品牌,我们规模较小,更容易针对市场做出调整。三是艺术性。尽管尤伦斯等机构也在与艺术相结合,但做商业和做艺术还是两拨人,没有物化产品的专家”,瞿广慈娓娓道来,俨然又进入了品牌管理者的角色。正如他所言:“我们是用商业模式运作公共艺术项目。”{-/p-}
{-p-}
如何将艺术家的情感物化?如何将艺术性在商业平台上发挥到极致?瞿广慈认为,他们的优势是专业。{-/p-}
{-p-}
{-strong-} “做品牌要考虑别人喜不喜欢”{-/strong-}{-/p-}
{-p-}
“很专业”的瞿广慈依然遭遇了“转型的烦恼”。{-/p-}
{-p-}
从艺术家到品牌管理者,角色转换的难度大大超越了想象。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作到人员管理、店铺经营、策划营销,瞿广慈几乎是从零学起。“做产品比做艺术品更费心。艺术品有瑕疵只是单个,但一个产品生产1000件,有了瑕疵便会放大1000倍,这要求我们更加精细。”{-/p-}
{-p-}
“稀奇”的诞生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自从去年10月开始,瞿广慈每天除了睡觉吃饭,时间几乎都耗在“稀奇”上。他坦言,现在的他和以前相比有天壤之别——“做艺术家可以不管不顾,只凭爱好行事;做品牌则要面对市场,要考虑别人喜不喜欢,有什么要求。”{-/p-}
{-p-}
这算不算艺术对商业的妥协,又是否会影响自身的艺术价值?瞿广慈的答案是否定的:“艺术与商业并不矛盾,例如美国的波普艺术,传播方式非常大众。从艺术家到商人,所作的妥协其实是对自我的挑战,是找到艺术与商业结合的中间道路。‘稀奇’既是艺术项目,又是商业项目。”{-/p-}
{-p-}
向京表达得更加直白:“‘稀奇’是我想向大众展现的文化,我的艺术作品更多的是我个人的感悟,两者分得很清楚。”{-/p-}
{-p-}
9月23日开展的雕塑个展“这个世界会好吗?”上,14组作品分为“动物”和“杂技”两个系列,显示了这位女雕塑家从2008年至今的“个人感悟”。与此同时,“稀奇”上海店即将开幕,“稀奇”台湾店也在筹备之中。{-/p-}
{-p-}
{-strong-}“用钱投票同样是对艺术的肯定”{-/strong-}{-/p-}
{-p-}
用商业推广艺术,“稀奇”的背后不乏争议。“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艺术家要去当商人、做品牌”,瞿广慈说,“在他们看来,艺术的本质应该是纯粹的,甚至有朋友说我走上了邪道。”{-/p-}
{-p-}
可瞿广慈觉得,当代艺术不应该只是小圈子的事,中国应该孕育出大众化的艺术品牌。“稀奇”正是艺术家走出小圈子的一种新模式:“我们就是希望在商业平台操作这个特殊的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我们。”{-/p-}
{-p-}
其实,“稀奇”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994年开始,作为第一批与市场接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向京和瞿广慈的作品就开始通过拍卖公司、画廊等途径进入市场。{-/p-}
{-p-}
然而,2008年国际{-!--keyword---}{-!--/keyword---}金融{-!--keyword---}{-!--/keyword---}危机后,艺术品市场处于半瘫痪状态。“我突然发现,原来艺术家并没有走进主流社会,以前的艺术市场其实还是个小圈子。”瞿广慈说,“真正的市场应该符合商业准则,其魅力就在于单纯和公平。陌生人经过你的店,你的东西符合了他的需求,他就会买你的东西。{-!--keyword---}{-!--/keyword---}消费{-!--keyword---}{-!--/keyword---}者用钱投票同样是对艺术的肯定。”{-/p-}
{-p-}
现在,除了生产夫妇俩创作的限量艺术品外,“稀奇”还出售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常态商品,“我看到了幸福”手机壳就卖得不错,定价也才200元。{-/p-}
{-p-}
“因为量产过程比较难控制,常态商品的失败率比限量商品高很多,赚不到钱”,但瞿广慈和向京坚持把这些低价常态商品做下去,“这些商品是做给年轻人的,他们可能买不起我们的雕塑,但可以通过这些产品接触我们的艺术。”{-/p-}
{-p-}
{-/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