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帝国版图
发布时间:2011-09-14 07:00:15
来源:
[评论:2条][点击:206]
{-p align="center"-}
{-img alt="当代艺术帝国版图"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d2af4a20-f3c3-4771-b47b-d306e3e53608.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当代艺术帝国版图{-/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2006 起飞{-/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史学W?罗斯托1960年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使用了“起飞”一词来阐述经济成长阶段论。简单说来,“起飞”是指使经济正常成长所需要的产业革命和生产方式的剧烈变革。起飞之后,传统的经济状态很快即会被突破,一经升空后,就可以顺利航行。再次回首2006年,“起飞”一词同样适用艺术市场,且不管是哪件天价、哪场拍卖、哪次成交为这场酝酿已久的展翅加了最后一把马力,总之在2006年之后,“艺术”和“财经”比翼齐飞,直冲云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W?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还包括一些总被人遗忘隐患,而这些则是其理论的关键之处。如何防止早熟{-!--keyword---}{-!--/keyword---}消费{-!--keyword---}{-!--/keyword---},如何发展基础建设,如何控制人群(泛指消费人群),如何吸收外资,如何启动国家保障……而这些问题在艺术市场其实同样亟待解决。不过对于这架已经离港的航班,我们只能期待在其漫长的航程中将隐患自行消化,只能期待未来它有一场精彩而安全的降落。{-/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2007,冲刺{-/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2007年是不可思议的一年,这是08奥运筹办的最后一年,所有的场馆都将如期在年底前完工,它们巨大的形体将成为中国崛起、开放的象征而吸引着世人的眼光。与此同时,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也以自己飞快的成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远在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注意到,与当代艺术拍卖价格一起飙升的,还有数以百计的新艺术媒体、画廊、私人艺术博物馆在北京和上海遍地开花。中国的拍卖行也逐渐从对传统水墨画的关注转入当代艺术。西方画廊正在以最快的速度签约一些不知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影像作品甚至都能开出每幅1万{-!--keyword---}{-!--/keyword---}美元{-!--keyword---}{-!--/keyword---}以上的高价,知名画家的背后更是排满了着急等待的买家,而古根海姆和蓬皮杜甚至开始打算在中国开设分支。回到2007年的《纽约时报》:人们的注意力被高昂的价格所吸引势必将带来艺术家们创造力的下降,他们会一直遵循着自己那些带来高价作品的路数一路前行,而忽略开创新领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2008,坚持{-/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不平凡与戏剧性是2008年的特点,从春拍的火爆到因受{-!--keyword---}{-!--/keyword---}金融{-!--keyword---}{-!--/keyword---}危机影响而大幅缩水的秋拍,艺术圈坐了一回经济和心理的双重过山车;从中国美术馆、到上海美术馆再到广东美术馆,三大国立美术馆纷纷向当代艺术伸出橄榄枝;从艺术家参与国家公共事件到海外艺术家的回归,再到上海双年展、广东三年展在吸引普通观众方面的新举措,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家比以往更多地进入公众视野;这一年,数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被纳入“2008全世界{-!--keyword---}{-!--/keyword---}行情{-!--keyword---}{-!--/keyword---}最好”的艺术家名单,同时这些创造市场神话的艺术家纷纷和国际著名画廊签约,也引发了更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国际化的讨论。然而这一年艺术圈最深刻的记忆还是呼啸而来的金融危机,它着实叫人尝到了市场的无情,而一些业内人士在承认日子不好过的同时也认为这是一个肃清艺术圈鱼龙混杂现状的好机会,所以,谁能坚持挺过来,最能看出做艺术的决心和实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2009 沉淀{-/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2009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界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受此影响,国内几大拍卖公司的当代艺术拍卖份额纷纷降至历史最低点,个别画廊也相继撤离798等艺术中心地带。但越是在这种困难的局面,越能体现出坚守和执着的意义,在艺术家、画廊和拍卖行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的中国艺术界也留下了众多难忘的瞬间。在画廊界,重新装修之后的佩斯北京在冷林的执掌下再度开幕,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偏锋新艺术空间进驻798,将展览做得有声有色,获得了业内的一致瞩目。艺术家方面,张晓刚个展“史记”作为佩斯北京的开幕展人气十足,同时也奠定了个人全新的创作方向;此外,祁志龙、李松松也相继推出个展,各自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不同的发展方向,而卢昊也成为了第53界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与此同时,虽然中国当代艺术拍卖饱受重创,但是以中国嘉德为首的拍卖公司充分发挥书画拍卖优势,使得中国艺术品拍卖止跌反弹,也将中国书画市场提升至“亿元”时代。正如冷林所说,金融危机对中国艺术界更多的只是情绪上的影响,作为新兴的艺术市场,中国当代艺术依然暗藏的着无尽的活力和新的希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2010 跨越{-/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社会需求与压力都日益增长的当下,每个人都恨不得变成“多面手”以提高自己的行业竞争力,这其中有谋生的无奈,当然也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出现在本期专题2010这一年份的艺术界知名人士——周春芽、叶永青、向京和瞿广慈、王定乾、翁菱、刘益谦与王薇,他们在“艺术家—经纪人—收藏家”这样一条艺术行业产业链上各司其职,且成就斐然。不用说,他们早已迈过了为生存勉为其难的阶段,可他们都有一个偶然的共同点,就是除了本业,还身兼它职,甚至多职。他们中有的人对驾驭自己的多重身份早已驾轻就熟,有的人还刚刚新手上路尚处在磨合阶段。{-/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毫无疑问,激发不同尝试的原动力必定是兴趣,可谁都知道,兴趣一旦变成工作,就不一定那么好玩了,反而成了需要前思后想、谨慎行事的严肃事情。{-/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跨越之美,并不仅仅在于迈出那一步时瞬间显露的豪迈之气,更在于面对挑战时依然能持续发力的从容之心。这一点,迄今为止,我们的主人公都做到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2011,上升{-/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虽然这一年才过去大半的时间,但我们已经可以预料剩下的半年、乃至明年和后年,艺术家们将会有哪些重要的项目,画廊和机构在未来将会选择怎样的态度。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信用危机此起彼伏,其实这一年并不太平。在人心惶惶的情况下,真正热衷于当代艺术的人并未受到丝毫的影响,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只增不减,各板块行情只涨不跌。简而言之一句话:努力的人会更加努力,成功的人会更加成功!{-/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