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彦与孟禄丁探讨中国抽象艺术发展境遇
发布时间:2011-06-28 12:00:03
来源:人民网
[评论:2条][点击:176]
{-p align="center"-}
{-img alt="何桂彦与孟禄丁探讨中国抽象艺术发展境遇"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915fabb7-22e0-4d83-a834-3823f349b9e6.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孟禄丁,元速No6,布面丙烯,200x200cm,2007{-/span-}{-/p-}
{-p align="center"-}
{-img alt="何桂彦与孟禄丁探讨中国抽象艺术发展境遇"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8bbd2908-2fbc-459e-abbf-3f5cd5e70191.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孟禄丁,元速No8,布面丙烯,200x200cm,2007{-/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2000年以后的抽象艺术更注重艺术家个人创作脉络{-/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问题一:中国现在的抽象艺术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何桂彦:中国抽象艺术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各个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例如70年代末80年代初,抽象艺术对于艺术本体的回归,摆脱艺术过去依附于意识形态,对于自身的独立性的一个强调和捍卫。80年代中期,抽象艺术扮演的角色主要是针对个体的解放,思想启蒙方面的意义,对自由的强调,例如艺术家孟禄丁在80年代中期的红墙系列到87-88年的圆画系列,在那个年代是非常有突出意义的。90年代,抽象艺术有一个转向,在水墨领域体现的比较明显,而在油画里则是抽象表现的结合。{-/p-}
{-p style="text-indent: 2em"-}
2000年以后,我们会发现和80年代的艺术本体的回归和对艺术自由的强调到90年代的在全球化语境中通过水墨的方式来强调中国艺术家身份的方式不一样了,尤其是高名潞和栗宪庭两位批评家策划了“极多”和“念珠与笔触”展览之后,中国的抽象艺术又开始活跃起来,这个时候形成的价值和意义跟过去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强调艺术家回归传统,强调艺术家个人创作脉络的推进。同时强调艺术个人创作方法论的重要性,这跟过去的抽象艺术有所不同,呈现出了一种艺术的完全的新的可能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抽象艺术从整体上非常活跃,在整体的格局中也相对比较边缘,艺术家孟禄丁谈到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抽象艺术没有具象的符号,观众不太了解;另外一个则是抽象毕竟是通过一些艺术元素,例如形式、风格等这些个体性的语言的表达,跟社会现实脱节了。这是表面的一种看法,实际上从深层次去看的话,抽象艺术是比较纯粹的,也是个体艺术家的创作思想的发展,也是精神上的不断推进和超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抽象艺术的特殊情况是社会学的趋势占了主流,抽象艺术这块更加倾向于美学,所以才会形成相对边缘的角色。{-/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中国文化要找到自己中国艺术的“根”,把根挖出来生长成自己新的果实{-/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问题二:中国抽象艺术是从模仿西方开始,而现在的抽象艺术是否已经成为在本土土壤下生长出来的本土抽象了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孟禄丁:80年代的中国抽象艺术包括很多的艺术形式都是模仿西方,那个时期的艺术还是充当了启蒙的作用,而“拿来”是最主要的形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觉得这种状况正在慢慢的走出,但是还有这种痕迹在。在全球化的时代,完全的全新的东西也是不现实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走出模仿的角度去看问题。80年代中国的抽象艺术有很强的模仿西方现代主义的痕迹,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从苏联来的,而抽象艺术则是属于欧美的,我们打开门之后,抽象艺术其实是个全新的东西。所以那时的抽象艺术完全是对禁锢传统的反叛,而现在不同了,现在的抽象是慢慢走向个人,走向一种轨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90年代开始,水墨进入到抽象艺术之后,大家已经开始试图去将抽象艺术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包括2003年高名潞和栗宪庭策划的抽象展览,试图探讨当代抽象艺术有无途径可以深入。高名潞的“意派”,很多人都认为他企图是回到传统,但是我认为,他努力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比较高的平台的可能性上建立一个阐释中国当代艺术的方法论。另外奥利瓦在中国美术馆做了抽象艺术展,也在探讨中国抽象艺术,他认为中国文化要找到自己中国艺术的“根”,把根挖出来生长成自己新的果实。{-/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中国抽象艺术理论建设应该跟上脚步{-/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问题三:抽象艺术的创作实践中,艺术理论建设应该如何发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何桂彦:西方从印象派到抽象表现主义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一步步走过去的,到立体主义是一个转折点,后来才是40年代初的抽象表现主义,有一个非常阶段性的线索,而从理论上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线索,例如18世纪康德提出的形式和非功利性的审美,为印象派的为艺术而艺术提供了美学上的支撑。塞尚和毕加索时期的创作又有罗基弗莱的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创作和理论都有两条并行不悖的轨迹在往前进,后来抽象表现主义时期的格林伯格和罗森伯格两位大批评家对抽象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艺术创作和理论是密切结合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但是我们中国的情况非常特殊,我们从建国之后到文革,我们正统的教育都是苏联的教育,而抽象艺术的教育几乎是一种空白,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有一种历史的尴尬,但是我们在语言中需要有一种语言体系,所以当时必须向西方学习。经过这个阶段时候,解决了中国抽象艺术家对语言、形式的了解,而且我觉得今天的抽象艺术并不是单一的回归传统,而是在接纳西方的成果之后,跟传统进行整合,进而才能转化。所以近年来的抽象艺术是在有效的接纳了西方的抽象艺术和观念艺术综合性的体现之后形成的。例如李{-!--keyword---}{-span onmouseover="ShowBlogInfo(this,622006005,event);"-}{-!--/keyword---}华生{-!--keyword---}{-/span-}(微博){-!--/keyword---}、杨诘苍、孟禄丁等艺术家的水墨或者油画抽象作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们会发现,今天中国的本土抽象既有中国本土的元素,也有西方抽象艺术,尽量在融汇的过程中有超越,也有观念在里面,并不是单一的文化框架里。所以理论的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中国抽象艺术的节点——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和艺术家个人的角度去跟西方对话{-/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孟禄丁:西方的抽象艺术已经有很多经典的形式在里面了,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已经代表了美国抽象艺术的高峰,那么中国的抽象艺术再往前走应该超越一些东西。中国的艺术有观念存在,但也有很大的传统背景,所以如果屈服于传统,则可能会走入一种简单的回归。应该把中国的精神提炼出来,但也应该找到一种符合当代的语言。{-/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而如何把中国的抽象艺术推到国际的抽象艺术中去对话,我们现在的艺术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学的途径和西方对话,这和中国之前的大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关,我觉得现在中国走到了一个节点,从艺术的角度,从艺术家个人的角度,找到一种有价值的语言去和西方对话。{-/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访谈节选){-/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人民网){-/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