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贴近百姓才不会是瞎胡闹
发布时间:2011-06-10 10:00:44
来源:
[评论:2条][点击:131]
{-p style="text-indent: 2em"-}
最近好几场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或艺术节与市民高调见面,当代艺术似乎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的“第六届北京买得起艺术节”,参展作品均待出售,定价从几百元到两万元人民币不等。主办方的意愿是让中国当代艺术真正走近市民,并引导市民走上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之路。{-/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部分市民眼里,当代艺术是“瞎胡闹”,画里面的人都怪怪的,即便画的是风景,也是那么难看,这难免会让市民对当代艺术产生反感或排斥的心理。不可否认,中国当代艺术中确实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但当代艺术并不都是难看的或怪怪的。顾名思义,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当代社会的艺术,它是对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简单反映,它也揭露当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负面问题。{-/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值得提醒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门类并不只有绘画,装置艺术、录像艺术、行为艺术、网络艺术等新兴艺术,也属于中国当代艺术。大体而言,不管是绘画,还是录像、装置,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表达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观点。由于在过去的30年里,装置、录像、行为等艺术门类都是小众的,通常只是在当代艺术界内部交流,加上作品本身也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市民对它们的接触十分有限,对它们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误区也是正常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历史上看,艺术与市民的关系并不总是十分密切,但中国古代艺术与普通百姓的关系比中国当代艺术与市民的关系更为紧密。比如敦煌历代的石窟、雕像、壁画,很多都是普通百姓赞助修造的。在敦煌的492个石窟中,约有7000条“题记”说明赞助人开窟造像的经过,讲述石窟是怎样开凿、雕像是怎样塑造、壁画是怎样绘制的,而且敦煌的大量壁画都是试图用通俗易懂的画面来表现深奥的佛经故事,以感召更多的普通百姓。当时的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事先已经考虑到作品的观众是普通百姓。{-/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经常被市民阶层订购,比如挂在房间里面的肖像画。艺术与市民的关系热至高温的最佳例证是17世纪荷兰绘画的空前繁荣。艺术家的风景画和静物画大量出现在市民的家中,正是市民的踊跃订购使得荷兰的文化艺术事业兴旺昌盛。当代中国在经济上的活跃与17世纪的荷兰具有相似性,但荷兰绘画进入市民家庭并不是因为市民打算保值才购买艺术品,而是因为他们真正喜欢艺术。目前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客人,除了国内外真正喜欢当代艺术的少量收藏家,多数是出于增值目的的投资客,收藏基础极不稳固。中国当代艺术的基础如果不能扎根市民阶层,它的发展无疑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最近的数场艺术节还将举办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知识普及讲座,以便市民正确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宽容地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并且能够拥有市民自己喜欢的当代艺术品。当代艺术不应该是古典式精英、财富、地位的象征,作为生活在当代社会的市民,每个人都有观看、购买当代艺术的权利,当代艺术为市民欣赏或收藏艺术提供了更多更新的选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