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福:泉州木雕奇才的艺术神话
发布时间:2012-07-18 11:00:35
来源:泉州网
[评论:2条][点击:296]
{-p align="center"-}
{-img alt="黄泉福:泉州木雕奇才的艺术神话"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fa20d4a4-074a-4b9c-931f-883df49771bc.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图片资料{-/span-}{-/p-}
{-p align="center"-}
{-img alt="黄泉福:泉州木雕奇才的艺术神话"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0f46c855-c120-4483-b454-cb79ce6e7e38.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图片资料{-/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一个没有上过专业院校的农家后生,却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设有专供各国元首参观欣赏的展馆;他是木雕界获奖专业户,牛刀小试便摘下“东南亚雕刻大王”{-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600236", "1", "-1",event);"-}桂冠{-/span-};他是为雕刻而生的人,不经意间走进央视《人物》栏目与全国艺术大师竞风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他就是我国著名木雕工艺大师黄泉福,他创作的作品《人与自然》在上个月举行的泉州首届创意产业节上备受瞩目,去年,这件作品更是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日前,记者走进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走访这位工艺大师,为读者展示大师不平凡的艺术之路。{-/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木雕版《清明上河图》摆进国宾馆{-/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万柳堂是接待国外首脑的地方。一进入万柳堂,人们就会看到一幅名为《王子钓鱼图》的高浮雕木质屏风。这幅作品高2.5米,宽3米,是用故宫里留存的大块金丝楠木雕成,屏风上雕刻了80多个人物,栩栩如生。看着它,不由得让人{-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00992","100","-1",event);"-}联想{-/span-}起著名的《清明上河图》。{-/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幅雕刻作品是由黄泉福历时一年完成的,他利用中西方雕塑技法和中国水墨画透视原理,精心设计,制作出的这幅春意盎然、万类竞自由的钓鱼图,以强烈的东方艺术魅力,一次次打动了中外贵宾,创造出属于木雕界的神话。{-/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艺术能使心灵净化,黄泉福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强烈的理念:“和”。《皆大欢喜》弥勒佛系列作品是黄泉福众多艺术成就中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黄泉福将和谐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弥勒佛系列作品不仅是艺术层面上的一个提高,在精神境界方面也是一次升华,作品同时也体现出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之情。黄泉福说:“艺术家必须要有一颗爱国的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他不仅熟悉传统木雕工艺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技艺手法,更是在现代审美和现代设计的品位上下足了功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砚祖教授说。与大多数木雕工艺作品不同,黄泉福的作品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于一体,有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又有现代艺术的审美品位,十分难得。{-/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成为获奖专业户{-/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黄泉福从少年以来一直没有间断对雕刻的爱好,长期的观察和揣摩,让他目光敏锐、心灵手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黄泉福对雕刻艺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和理解能力,身体有些瘦弱的他,只要一拿起雕刻工具就立刻平添了几分精气神。斧凿铿锵,木屑纷飞,思如泉涌,灵感不约而至,一件件充满灵气的艺术作品,就在这种艰辛和愉悦的交织中诞生出来。刚开始创业时,他的作品是以系列神话人物形象为主,1988年,他创作了《中坛元帅》、《三太子》和《齐天大圣》三件作品,赴新加坡参加“南洋雕刻创作大赛”,一举夺得了第一名。作品获奖后,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他也因此获得了“东南亚雕刻大王”的称号。{-/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此,他成为获奖专业户。2000年,他{-!--keyword---}{-span onmouseover="ShowBlogInfo(this,348973589,event);"-}{-!--/keyword---}牛刀{-!--keyword---}{-/span-}({-span class="infoMblog"-}微博{-/span-}){-!--/keyword---}再试,在全国雕艺节中创作《敢问路在何方》。这件作品在全国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2002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刻大赛中,他在不到7天的时间内创作出一件高达两米的《郑成功》作品,与12个国家的艺术家角逐,一举夺得了此次大赛的一等奖;在第二届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大赛评奖过程中,大赛评委会主任、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驻足在黄泉福的作品《闲憩》前良久,随后指着这件作品说“惠安木雕,世界第一”;2010年5月,他的作品《天马行空》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中华艺术·国家大师珍品系列会展——中华木雕精品展”特别金奖。{-/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一次次的获奖经历,让黄泉福被业内外人士所熟知,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他似乎成了泉州木雕的“代言人”。{-/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骨子里有英雄情结{-/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大凡艺术家,从小就有一种叫动力的东西支撑着艺术生命。黄泉福从小不畏强势,骨子里一直有种不屈不挠的劲头,也许就是这种类似英雄情结的好胜心成就了他。{-/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走上艺术道路后,这种英雄情结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酣畅的释放,他创作的《单刀赴会》、《郑成功》、《岳飞》等人物造像,刚直威武,大义凛然,尽显英雄本色。尤其是《单刀赴会》的关云长,面部造型十分逼真,俨然就是人们心中关公应有的形象,头部以下大面积块面结构的处理极富动感,臂膀曲张有力,充满了慷慨赴会,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上天总是在这里关上一扇门,又在另一处打开了一扇窗。十几年前的一场病,让黄泉福说话有点吃力,但他却幸运地选择了一个不需要用多少言语就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职业。在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钱绍武眼里,黄泉福遇到挫折后坚持艺术创作,这是中国艺术界的一大福气。{-/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造型艺术家,一般都会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寻找灵感的火花。黄泉福在这一点上,与其他人不大一样,生活在他的心里就像一本现成的书,他可以一下子就翻到自己想看的那一页。他创作时,只需要大致想一下,人物的形态和神情,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这大概像人们所说的“化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艺术创新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黄泉福说,他每时每刻都在创作作品,脑海中时时都会展现出自己所要创作的形象来。{-/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传承乏人是 最大的“心结”{-/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黄泉福是用心在创作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蕴涵着一种透彻的悟性和浓郁的艺术感染力,他总能以富于个性的雕塑语言,去抒写和刻画心中之物,天马行空地表达内心的激情和愿望。”2010年8月,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对黄泉福作了一个专题报道,这样概括了他的艺术特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不经意间,黄泉福成了雕刻界的明星,2002年,他被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师名人、民间艺术家称号;2005年,被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 称号;2008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知识产权{-!--keyword---}{-!--/keyword---}自主创新{-!--keyword---}{-!--/keyword---}十大人物”称号;同时,他还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功成名就的他,理应有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但黄泉福却心忧木雕技艺的{-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KTEC.OQ","200","-1",event);"-}核心技术{-/span-}后继乏人。“培养一名熟练的雕刻工人至少要三年,发现一位有灵气的技术工人就得五年以上。然而,培养出一个不错的苗子后,人家就要另起炉灶,自立门户去了。”黄泉福说,自己的经验技术传给谁,到底能不能传承下去,是自己心中一个长久没有打开的结。{-/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黄泉福/供图){-/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