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摄影师亲述王少堂影像拍摄秘闻
发布时间:2011-07-14 07:00:44
来源:扬州新闻网
[评论:2条][点击:177]
{-p align="center"-}
{-img alt="老摄影师亲述王少堂影像拍摄秘闻"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5f084dc7-e181-439e-bb98-906374d43fc9.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老摄影师{-/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最近两天,本网《一代宗师王少堂唯一存世影像》报道见报后,在扬城引起巨大反响。众多曲艺界人士、热心读者纷纷来电,询问这部影像的诸多细节。{-/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昨天,南京传来好消息,经过多方努力,记者得知当年拍摄这段影像的摄影师张光浓仍健在于世,记者辗转与今年已逾七旬的老人取得联系。同时,一份1958年的内部刊物《曲艺通讯》及《江苏省曲艺演出汇报大会演出节目综合说明书》也被发现,这份刊物记载了影像当年的种种拍摄背景……{-/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通讯员 胡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南京电视台记者 孙健{-/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 高松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连线张光浓{-/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了不起的曲艺名家,很受观众欢迎”{-/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全长2分35秒的影像,开头有一行字幕——《深入群众的曲艺队伍》,署名“张光浓摄”影像。要想揭开这段影像的重重谜底,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当年的拍摄者张光浓。{-/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试着通过互联网查询,通过多方联络,与2007年采访过张光浓的广东记者马文伟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张光浓的联系电话。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张光浓的电话均无法打通。随后,记者找到了张光浓女儿的电话,一番周折,终于联系到了张光浓老先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很抱歉,那个50多年前的事,我实在回忆不起来。”听完王少堂这段影像内容介绍,78岁的张光浓想了一会儿说,“不过,五八五九那两年,我确实在江苏拍了不少影像,内容是涵盖时政、文化、人物的新闻宣传片。”{-/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张光浓突然告诉记者:“王少堂!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个人。这位老人家是位了不起的曲艺名家,很受观众欢迎。只是您说的那段影像具体日期、在什么地点、表演的什么,因为年代太久远,很多回忆不起来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光浓告诉记者,50多年前他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工作,“大跃进”开始后,各省、市、自治区按照中央要求,成立电影制片厂。1958年江苏电影制片厂成立后,他被借调到江苏,在全省各地拍新闻宣传片,其中还来过扬州许多次。王少堂的影像也肯定是在借调江苏期间拍的。1962年,张光浓调回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后来定居广州。{-/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资料揭秘{-/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53年前《曲艺通讯》解开影像拍摄背景{-/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光浓的回忆令人振奋,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细节不得而知。一条重要线索被查找出来——一份由中国曲艺研究会曲艺通讯编辑室编辑出版的内部刊物《曲艺通讯》,日期为“1958年6月10日”。这份刊物上的消息,完整介绍了当年全国曲艺界最新动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看到,刊物头条,是打着“短论”栏题的通栏报道“拿出最大的干劲宣传总路线”,共有三段,总计476字。原文摘要如下:{-/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现在,一个全国性的宣传总路线的运动已经展开了。不少地区的曲艺界,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也先后行动起来,他们运用快报、大鼓、相声、评书、弹词、牌子曲、快书等各种各样的曲艺形式,深入工厂、农村和街道,进行总路线的宣传,由于大家干劲大,热情高,加以曲艺形式简便灵活,能迅速地反映新人新事,普遍受到群众欢迎,效果很好。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我们希望这些地区的曲艺工作者在现有基础上,再接再厉(励),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也希望行动晚的地区的曲艺界的同志们,紧赶直追,力争先进。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总路线的宣传运动中起到应起的作用……”{-/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头条下方,一条“曲艺队全体出动,积极宣传总路线”的综合消息将各地曲艺团体以及列车乘务组,宣传总路线的事迹进行了报道。{-/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曲艺界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内容,与王少堂影像中的女声解说完全吻合,充分证明影像是在“大跃进”运动背景下拍摄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王少堂表演的不是《武松打虎》?{-/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与《曲艺通讯》同时被发现的,是《江苏省曲艺演出汇报大会演出节目综合说明书》,封面下方有“江苏省文化局主办 一九五八年六月”字样。翻开《演出节目综合说明书》,全省的曲艺工作者以各表演区为单位,表演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曲艺。其中,王少堂代表扬州地区表演了扬州评话《{-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RENN.N","200","-1",event);"-}人人{-/span-}动手办工厂》,时间为15分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江苏省曲艺研究会1960年4月3日成立,江苏省曲艺团1960年5月成立,在此之前,全省的曲艺表演者欢聚一堂,只有江苏省曲艺演出汇报大会这一次。”市曲艺团团长姜庆玲表示,范筱英、张永熙在影像中被王丽堂一一认出,而且是在同一时期亮相,这显然不是巧合。{-/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姜庆玲介绍,时代背景吻合,影像中的听众人物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袖,也与6月的气温吻合,表演者的身份与汇报大会节目单中罗列的文字符合,这些证据表明这段影像应摄于省曲艺演出汇报大会期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不过,按照说明书,影像中的王少堂为何表演的是《人人动手办工厂》,而不是《武松打虎》呢?“这很可能是王少堂在农村演出时,以《武松打虎》为例,向其他曲艺演员和群众示范扬州评话的手、眼、身、步、神与口头表述特点。”姜庆玲认为。{-/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