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泰斗郭其昌:书写中国葡萄酒业历史
发布时间:2011-06-23 08:00:13
来源:东方早报
[评论:2条][点击:272]
{-p align="center"-}
{-img alt="中国葡萄酒泰斗郭其昌:书写中国葡萄酒业历史"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544dff9a-4620-42be-9893-70e8dd728227.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郭其昌 1919.6.15-2011.6.20 北京人{-/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果1946年,青岛一家不知名的化工厂里,那条年久失修的管道没有发生氯气泄漏,那一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的郭其昌,可能将在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干下去。{-/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但如果真是那样,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历史将要重写。即便用最富想像力的提喻法,也很难将1946年一次偶然的氯气泄漏,和2011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朝气蓬勃的景象联系在一起。但现实就是这么神奇。泄漏的氯气,伤害了郭其昌的身体,也将他和他的大学专业永久地隔离开来。也因为这次泄漏,在家休养的郭其昌见到了来家做客的父亲的朋友朱梅——时任{-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00168","100","-1",event);"-}青岛啤酒{-/span-}厂厂长,从此跨进酿酒行业。并且,在青岛啤酒厂随后的并购扩张中,郭其昌开始独当一面,负责一家小型的葡萄酒厂。{-/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至此,郭其昌人生的方向已经确定。葡萄酒,是串联起他这一生所有成就的主线。概括地说,郭其昌的一生,主要是酿造了两瓶酒:中国第一瓶干红,中国第一瓶干白。他也翻译了一批著作,主要是OIV(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简称)的三部权威经典著作以及其他相关文本,累计文字数百万。这批译作被视作中国葡萄酒行业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文献。如果没有这两瓶酒和这一批书,今天超市的货架上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国产葡萄酒。{-/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郭其昌进入葡萄酒业的那年,中国国内尚在经营的葡萄酒企业一共7家,年产量115.8吨。并且,7家酒厂中的5家由外国人创建;在郭其昌逝世的2011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维持着20%的年增长率,有资料显示国产葡萄酒的年产量已近亿桶。这个变化,至少部分得益于郭其昌1946年的感慨,“葡萄酒业需要大发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1954年春天,郭其昌接到一个神秘的任务,三天之后他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生产数箱香槟酒。半个月后,日内瓦国际和平大会上传来消息,这几箱香槟酒被外国客人高度赞扬,郭其昌生产的香槟酒被周恩来总理点作国宴用酒。更重要的是,郭其昌就此成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青年专家。{-/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此后的数年间,他被轻工业部派往越南河内酒厂援助,改进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甚至受到了胡志明的接见;随后他又被调入轻工业部部属的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在这个国家级唯一从事酒类研究的研究所当中,他出任果酒方面的负责人。至此,他终于可以征用最多的资源,去解决一个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葡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1959年到1968年,研究所每年进行200个品种次的试验,选育出16个良种。1966年“文革”开始,1969年发酵所迁到江西,自此,这样的试验才被迫中断。但之后的很多年,栽培适合酿酒的优质葡萄,一直是郭其昌思考的重点。1974年,他更是前所未有地把葡萄酒协作会和葡萄栽培协作会统一在一起,召开研讨大会,让产业链的上下游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不过,1975年广交会让他深受打击,在考察了不少国外酿造的葡萄酒之后,他发现自己“走了十几年弯路”。这一届广交会之后,郭其昌作出了两个重要决定。其一,倡导国内酿酒葡萄的区域化种植;其二,转变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顺应国际主流,从甜型酒向干型酒演变。{-/p-}
{-p style="text-indent: 2em"-}
4年之后,中国第一瓶龙眼干白在沙城问世。又过了4年,中国第一瓶干红在河北昌黎问世。这两瓶酒,让他站到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巅峰之上。但那时候喜欢喝干型酒的人还很少,郭其昌的巨大贡献还要过一些年才能体现。多年之后人们才会明白,郭其昌历尽千辛万苦酿造出来的这些酒,并没有“发酸”。在国际市场上,它们会按照产地、年份、酿造方式等诸多讲究被详细分类,然后通通贴上昂贵的标签,在最奢侈的宴会上被最尊贵的客人品尝。在拍卖市场上,它们有可能会以数十万、上百万元的天价成交。{-/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酒,是贪杯者的欲望之水,也是郭其昌书写历史的墨汁。他改写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历史,他本身也就是这部历史。{-/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葡萄酒泰斗”,2011年6月20日在北京去世,92岁{-/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