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从天书到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1-06-22 10:00:23
来源:东方早报
[评论:2条][点击:195]
{-p align="center"-}
{-img alt="徐冰:从天书到背后的故事"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3c4f7cbc-054c-430b-a54e-e35adf1db9e6.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徐冰{-/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戴着一副哈利·波特式眼镜,样貌和约翰·列侬有几分酷肖,徐冰的外表很国际,和他的国际艺术家身份相得益彰。他被称为“海外四大金刚”之一,在中国艺术家当中最早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认可。前不久,他还受邀在大英博物馆创作了装置作品《背后的故事—7》,它给观众的第一感觉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效果。{-/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国内艺术界的“F4”逐渐向海外艺术市场扩张时,在国际艺术界已经功成名就的徐冰收拾行装杀回了国内,并以高级海归的履历出任中央美院副院长。从自由艺术家到行政官员,是为了拓展个人事业的疆界,还是为了延续艺术创作的脉络;是对未来深思熟虑计算得失的谋划,还是从心所欲随遇而安的将就?外人不得而知。发明“天书”的徐冰,魔法师一样的眼镜后面,隐藏着同样难以捉摸的想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徐冰回来了,但盛名依然在外。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这位“中国金刚”用“天书”、“地书”、“鬼打墙”、“烟草计划”等作品,在国际艺术界的地盘上结结实实地圈出了自己的一块地盘。从一开始,徐冰就十分清楚“海外中国艺术家”这个身份本身的价值。因此,他的“天书”与其说是在发明一种文字、与上帝和仓颉抢活干,不如说是在袒露自己身上的这种身份冲突。用中国书法的形式书写英文,字形看似方块,释义系统却依然是英文的、西方的。“天书”是对东西方差异的直面,是用看似融会贯通的方式呈现“鸡同鸭讲”的荒诞,“地书”则是绕开分歧,用读图时代的工具理性,嘲弄了一切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保守主义。{-/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徐冰最近的作品“凤凰”沿袭了“地书”的现成品艺术的思路,用建筑工地上任人践踏的垃圾作为材料。有人据此认为,徐冰在回到国内之后艺术思路更开阔了,言下有些“艺术第二春”的意思。以前徐冰的作品都是“四两拨千斤”,到了“凤凰”的时候,成了“千斤拨四两”。{-/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