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中之圣:缂丝(图)
发布时间:2012-08-12 09:00:12
来源:国际在线
[评论:2条][点击:265]
{-p align="center"-}
{-img alt="织中之圣:缂丝(图)"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20323fb5-cf53-4b4b-8068-a0e7d7894986.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王金山缂丝作品 {-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600383", "1", "-1",event);"-}金地{-/span-}牡丹六扇屏风(局部){-/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 丁旭):缂丝,是中国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织造工艺,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常用来织造皇帝皇后的服饰、御真(御容像),也用来摹缂名人书画。作为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缂丝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缂丝因为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品收藏和拍卖的{-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CELL.OQ","200","-1",event);"-}亮点{-/span-}。本期《中国文化》,我们跟随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织绣组的严勇研究员,领略千年缂丝的华美风采。{-/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缂丝,也叫“刻丝”,因为织物的表面像用小刀划刻过一样而得名,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也有文人赞誉它是“雕刻了的丝绸”。缂丝织造技艺主要是使用古老的木机及若干竹制的梭子和拨子,用各色彩丝作纬,根据纹样的轮廓或色彩的变化采用不断换梭和局部回纬的方法织制图案。严勇研究员介绍说,由于采用了独特的织造技术,缂丝在中国众多的丝织品中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用‘通经回纬’这样一种织造技术织出来的一种高级丝织品,‘回纬’实际上就是在这一段里边,比如说,它的花部跟地部必然有交界处,交界处一般是通梭子过去了,颜色没附在花纹上,附在下面了,而这个(‘回纬’)就来回地在花纹处缠绕,有交界处,就有了镂空的感觉,就产生了古语中所说的‘镂空之象’。”{-/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缂丝技术起源的历史非常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缂丝,而是一种采用了相同技艺的叫“缂毛”的毛线织品。缂丝真正出现则不晚于7世纪。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缂丝制品是一条缂丝带,出土于新疆阿斯塔纳地区。十分难得的是,这条小小的缂丝带有明确的历史记载,织成于大唐永昌元年,也就是公元689年。出土文物也表明这一时期的缂丝制品的主要作用是实用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缂丝发展到宋代,由实用性转向欣赏性。从北宋末年到南宋,受宫廷院画的影响,缂丝开始以摹缂名人书画为能事,“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甚至达到“胜于原作”的境界。严勇研究员是这样解释的,“缂丝的一个特点是,它特别能运用几十种色线,能够很自由灵活地表现图案,所以把这种技术运用到去摹缂古代的书画作品。比如说名人的画,用丝线表现出来。”{-/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