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收藏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11-08-02 08:00:54
来源:
[评论:2条][点击:275]
{-p align="center"-}
{-img alt="牙雕收藏基础知识"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4d63867a-ba84-4221-89f2-aaa953391141.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精美的牙雕作品{-/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象牙色泽悦目,质地细腻,是雕刻的上佳材料。中国牙雕历史悠久,数量众多,但传世的牙雕绝大部份出自明清时期。本文从收藏者的角度出发,将明清牙雕分为四大类,并对每大类的代表作和市场价格略作涉及,希望对牙雕收藏的普及和兴趣开发能有所裨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首先,象牙的鉴别特征是截面有交叉向心圆纹。现雕刻常用的古象牙(mammoth)和近现代象牙的区别在于颜色和质地。古象牙泛黄多裂。{-/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象牙忌干燥和温度突变,如若保存得不好易开裂。在玻璃柜中摆设牙雕时,旁边最好放1-2杯水;摆设时注意光源,象牙对光也有反应,长期见光的一面较白,背光的一面泛黄。不摆设时可用不吸水的纸包起放入箱内。以下简要介绍牙雕的几个大类和市场价格。{-/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1、宫廷制品类{-/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按史料记载,元代宫廷即有专工牙雕和犀角雕的作坊,但出土的牙雕实物只有一、二件。明代的皇家牙雕由“御用监”制作,明代的牙笏存世不少,当是一品官到五品官朝见时所执。今所见者大小不等,有圆头和方头之分,价格大致在5000元到20000元之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清代的宫廷牙雕由养心殿造办处的牙作、如意馆制作。牙作和如意馆招募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其中最有名的是嘉定的施天章、封岐,广东的陈祖章等。关于清皇家牙雕的一个关键且有争议的问题即是否有所谓的“清宫廷牙雕风格”。故宫的杨伯达先生持肯定回答,而《从商到清的中国牙雕》一书的作者持否定回答。杨伯达先生认为,尽管牙作和如意馆在每个时期都是一个不固定的由全国各地工匠组成的团体,但每个工匠都必须约束自己的带有地方性的个人风格,而服从 “雅”、“秀”、“精”、“巧”的宫廷风格。《商清牙雕》的作者认为,牙作是一个不稳定的组织,其成员流动性大,上一班人马和下一班人马往往没什么关联,所以很难有一种皇家风格的流传和继承。{-/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已发表的宫廷实物来看,既有杨伯达先生所言的雅意突出的制品,也有地方风格明显的物件(如广式牙雕)。笔者以为,需要区分对待两个不同的问题:一是有没有凌驾于地方风格之上的宫廷风格?二是那些雅而简的宫廷制品是不是代表着清牙雕的最高审美趣味(或者至少最高审美趣味之一)?对第二个问题笔者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地方风格也许在细”、“繁”两字上能超过宫廷的那部份简而雅的制品,但在“雅”字上明显不及。在这种意义上,我赞同杨伯达先生将那类以雅为主的宫廷制品区分出来而重点对待。但我认为这少量以雅为主的宫廷牙件尚不足以构成一种风格或流派,因为没有证据表明这些牙件的特点贯穿着不同时期且能追溯不同时期的承接关系。与其说这些牙件的特点代表着一种风格,还不如说它反映了某个特定时期皇帝或者造办处的一种审美观点。所以,虽然对第一个问题我不敢否定,但同样我没有足够证据肯定。{-/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2、人物圆雕类{-/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明代后期象牙人物圆雕作为一种产业在福建漳州兴起。明漳州牙雕多随形,刻工简练,但注重脸、手和衣带的表达。其价格取决于牙雕的大小、题材和艺术水准,大致在5000元到80000元间。漳州牙雕善于表达人物的内涵。对比图2左起的第一个漳州牙雕的内在韵味和第二、第三个西方牙雕的外在造型美。{-/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清代的人物圆雕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其中大型的用整支象牙雕的人物多是乾隆以后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常见的清或民国的象牙卧裸女,这类牙雕的艺术价值不高,小的不到10厘米,价0.1-0.2万元,大的有40多厘米,价几万元。关于它的性质有争论。传统西方的说法是医用。以前看病指点女子身体不便,所以用裸女模型指患病部位。直到今天西方人还是将它称为“医生的女人”。另一说法认为它是仿自西方象牙卧圣婴造型的中国化玩物。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前一种说法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裸女这么小怎么可能指得清楚患病部位?该类的原始造型显然带有西方影响,应最初是明清出口西方的玩物,后来销路好,式样就固定了,其后一直到民国还有制造。{-/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3、文玩杂件类{-/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尽管有些明代文人认为文玩摆设不适于用象牙制作,但存世的明清牙雕文玩杂件数量却相当多,其中包括笔筒、臂搁、挂屏、插屏、笔架、笔洗、笔、鼻烟壶、装饰瓶、香筒、虫罐、如意、针筒,各类碗、盘、盏、碟、盒、杯、壶、镜背、镜框、挂件等等。{-/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4、出口类{-/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果说明代牙雕出口的中心是漳州,那么清代象牙出口的中心是广东。乾隆年间及以后,广东出口了大量的牙雕,包括装饰扇、名片盒、首饰盒、象棋、信插、伞柄、镜框,工艺繁复的船、塔、多层球等等。这些出口物件的共同特点是迎合西方人的心理,在工艺上讲究细和繁。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些物件,工艺上我们可能会感叹它们的精美,但它们的艺术内涵相对比较贫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传统的牙雕好坏评判法,是围绕“雅”、“细”、“繁”三个字。而三字中以“雅”为首。但事实上很少有哪件牙雕能满足所有的三个字:一件牙雕太细太繁了自然整体就不会有素静的雅致。从收藏角度而言,一件牙雕无论在哪个字上能达到上乘,愚以为就值得一藏。器物的内涵和整体效应固然重要,但工艺的细致和造型的繁复也同样耐人品味。{-/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国内目前的明清牙雕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拍卖会的明清牙雕成交率和成交价都不太稳定。从投资升值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造型设计好的明圆雕、明清笔筒,以及工艺精细的出口牙件是较理想的选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盛世收藏){-/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