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收藏升温 市场赝品多多
发布时间:2012-04-10 10:00:44
来源:
[评论:2条][点击:315]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align="center"-}
{-img alt="手札收藏升温 市场赝品多多"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a2fbb5ad-6f18-4f9b-9dc3-b23cdec4ad9d.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 12px"-}资料图片{-/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手札收藏升温,市场赝品多多{-/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不要以为名家书画“作品”才能够卖大价钱。有时候,名家的一张便条,一封短信,一通草稿,也会因为其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独特价值,而成为收藏家追捧的尤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日前,在中{-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600646", "1", "-1",event);"-}国嘉{-/span-}德举办的第29期拍卖会上,收录了陈寅恪、丰子恺、陈垣、启功、朱家溍、王世襄、徐森玉、史树青、洪镕、唐玉书、陶心如、曹铁如、龙鳞振、马振彪、许修直致马士良的13通16页书札拍出了57.7万元的高价。算起来,一封信的平均价都在四万多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其实,这还不是嘉德近年拍卖中“手札”的高价,在去年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组齐白石致日本友人伊藤为雄的信札,估价高达了500万元。在前年的嘉德秋拍上,一组周作人的文稿以358万元成交,创下了周作人手迹的拍卖纪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手札”比“作品”还值钱?{-/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为什么名家手札会卖出如此的高价,有时候比他们的“正式的书法作品”还要“值钱”?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唐肇新在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说,不要小看了这些“不起眼”的手札,特别是名人的手札,它包含了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而与“正式的书画作品”不同的是,同样内容的“手札”不会再写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考量,每一件手札都是“孤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单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名人手札(包括手稿)的艺术价值不见得就比“正式的书法作品”差,中国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记者注)都是“手稿”。唐肇新说,“因为是‘随意为之’,更能体现书写者的情趣与学养。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古代名家的作品,有很大部分都以‘手札’的方式保留下来的,像‘二王’、‘宋四家’、赵孟頫等。”{-/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收藏“手札”{-/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大有升值空间{-/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唐肇新长期关注本土历代名家的书画作品收藏,也收藏了不少的名家“手札”,像龚晴皞、赵熙、杨沧白、向楚、潘伯鹰、庞熏琹、冯建吴、徐无闻、许伯建、赵元凯、吴丈蜀等。其中,像赵熙的一组信札,多达90多页,均是与友人及弟子有关学术、诗词、书法的往来通信,极具学术与艺术价值;杨沧白的《先烈张列五先生手札题辞》(张培爵,字列五,重庆辛亥革命元老,曾经任重庆蜀军政府都督。1915年密谋讨伐袁世凯被杀害,有《张列五先生手札》传世———记者注。)原件(共7页),更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而在他的“手札”收藏过程中,也偶有“捡漏”好事发生———3年前,他在成都送仙桥古董市场花3000元淘到了3册向楚(向楚,字先乔,1877年生于巴县西永乡,今沙坪坝区西永镇。著名史学家。先后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任教多年,晚年任《巴县志》总纂。在文史、诗词、书法上均有较高造诣———记者注)的“读书笔记”,前不久被一位来自成都的收藏家以{-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12000","100","-1",event);"-}12000{-/span-}元的价格买走了一本,算起来,这本“手札”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价格就涨了十多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手札”走俏{-/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捡漏”小心赝品{-/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年来,由于名家手札的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大批的赝品也迅速地充斥市场。唐肇新说,与其他领域的收藏品一样,收藏者也要具备相关的文史知识,不但要熟悉名家的书写手迹,还要尽量了解名家的生活轨迹,以免买到一些张冠李戴的赝品。当然,运气好的时候也会有“捡漏”的惊喜,因为有些名人的手札落款不署全名,甚至是作者在某一个事情的“斋号”或“字号”,或者是没有落款的“残件”,这就要在字里行间去寻找蛛丝马迹,以确定其出处———这些都需要对名家的“个人历史”相当了解。当然,看“字”的风格和功底是最重要的,即便是有名家签名,甚至盖章,甚至有信封,甚至是“写给”另外某位名家的“手札”,如果书法恶俗,也不要动心。{-/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