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挡不住红木造假 监管手段亟须完善
发布时间:2012-02-06 12:00:00
来源:太平洋家居网
[评论:2条][点击:172]
{-p style="text-indent: 2em"-}
说起红木家具市场,业内人士念念不忘2010年的“白皮事件”。所谓“白皮”是对红木边材的俗称,其价格与“心材”相去甚远。2010年年末,有媒体曝光称,作为红木家具主要产区,福建某县六成以上红木家具掺“白皮”,引发行业震动。业内人士张建伟表示,长期以来,红木市场的确比较混乱,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keyword---}{-!--/keyword---}消费{-!--keyword---}{-!--/keyword---}者在购买红木家具时,普遍对这一点感到担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那么,红木家具新国标的出台能防止造假吗?“挡不住造假。”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员张一兵博士对此泼了盆冷水,“红木家具比较容易造假,因为它是商品名称,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物种名称。”张一兵告诉记者,红木这个概念自产生之日起,它的定义就完全是开放式的。张一兵强调,只要红木的种属不能确定,红木材质就不是一个可以被检测的对象。因为对于检测而言,其对象必须是静态、单一的,而红木是一个动态集群的概念,是中国传统的商品名称。由于红木树种很多且木材价格差距太大,所以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留下了巨大的空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张一兵看来,红木家具实{-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INTG.OQ","200","-1",event);"-}际{-/span-}上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工具,只有界定模糊才能大幅度提高它的价值,因此大部分红木家具的利益相关人都不希望有界定清楚的标准。相关质监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对于红木家具市场的乱象,行政执法面临难取证、难检测、难查处等问题。市场监管手段难以完善,再加上消费者不谙个中三昧,这正是红木家具市场的尴尬所在。{-/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