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铜佛像独具投资升值潜力
发布时间:2011-09-07 12:00:12
来源:信息时报
[评论:2条][点击:136]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随着圆明园铜质兽首身价暴涨,近年来具有极高艺术和文化价值的明清铜器亦开始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业内专家表示,明清铜器特别是佛像,因存世量少、铸造工艺好而独具投资升值潜力,“体型大,做工精美者为投资、收藏首选”。{-/strong-}{-/p-}
{-p align="center"-}
{-img alt="明清铜佛像独具投资升值潜力"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1f72d1fb-0edb-42e4-a2d0-8bebcc03402d.jpg" /-}{-/p-}
{-p align="center"-}
{-img alt="明清铜佛像独具投资升值潜力"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8c129c5f-389c-4a67-bf49-e607fe043e78.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日,难得一见的“清乾隆十八罗汉铜造像”近日现身广州,吸引了国内众多收藏界人士、艺术界人士的关注。资深文物专家、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向记者介绍明清铜器的历史地位:“明清时期的精铜器,不同于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相传选用了暹逻国朝贡的风磨铜炼制而成(暹逻国也就是现在的泰国),尤以宣德炉远近闻名,在我国的制铜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现时,在拍卖市场上,之所以难以见到天价成交的铜像艺术品,关键就是没有大的器型出现。”何俊华介绍,国内的佛像收藏是2000年以后启动的,直到2004年才开始体现出它的优势:“当时香港佳士得秋拍一件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以1798.375万港币落槌,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一件明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内地拍卖市场佛像成交最高价。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15世纪初明代早期体形最大、手工最细致的铜像——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更是以1.04亿港元的价格落槌,这些拍品的高价成交极大地带动了金铜收藏拍卖市场。”{-/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了解,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器型独特、纹饰精美,国内收藏界多数人把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奉为瑰宝,而对明清时期的铜器却不甚重视。然而,西方学者却十分看重明清铜器,他们更把这段历史叫做“中国铜器文化的文艺复兴”。除了名扬天下的宣德炉之外,明清时期铸造佛像的技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当今古代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受访专家表示,明清铜器,特别是佛像,存世量少,铸造工艺好,投资升值潜力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如何辨别真伪古佛像{-/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专家介绍,古时候佛教造像的制作者,受当时生产工艺的限制,每件佛教造像的表情、服饰、装饰都经过细致的雕塑技法处理。而现代的仿制品,无论怎样,它都要或多或少地吸收一些现代的生产工艺,因而仿制品在手工艺的处理上远不如古代佛教造像,如木雕佛像上齿轮带动凿产生的极有规律的加工痕迹,又如铜铸佛像上有机制打磨的加工痕迹等。{-/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