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的趣闻
发布时间:2012-05-09 11:00:01
来源:
[评论:2条][点击:268]
{-p align="center"-}
{-img alt="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的趣闻"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b8ae3d0a-f0ac-465b-964b-d89cd04bc0fc.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冯家驳(左)与贺立彬在92北京国际拍卖会现场{-/span-}{-/p-}
{-p align="center"-}
{-img alt="92年北京国际拍卖会的趣闻"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c5d8767c-d1e3-4514-b92e-8def5087947f.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最有争议标的——《毛主席去安源》{-/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92北京国际拍卖会拉开了中国文物拍卖的序幕,创下了中国拍卖史上多个“第一”:中国第一次国际型拍卖会,中国第一次拍卖特许文物,中国第一次允许海外物品到中国境内参加拍卖,第一次在国内的拍卖会上采用电脑管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时媒体报道说:92北京国际拍卖会是中国拍卖史上规模最大、拍卖标的最多,档次最高、筹备时间最长、国内外客人最多、社会参与最广泛、舆论反应最强烈(据了解,世界上500余家新闻单位作了不同程度的报道)、会期最长的一次拍卖会。{-/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这次的拍卖会上,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暂且不说在20个月的筹备过程中的苦与乐,也不说社会各方面参与过程中以及会内会外的人与事,仅拍卖标的就有说不完的趣事。{-/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最引人注目的文物——西周铜爵杯{-/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92北京国际拍卖会的图录封面上刊登了一款西周的青铜爵杯。该杯生产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间,高21.5厘米,宽6.5厘米,是一只青铜制作的高脚锥形酒杯。它深腹、圆底,有三只扁圆足,口上立有三个菌头柱,柱上刻有数朵卷云纹。在铜爵的腹上部印有三道弦纹,爵柱上刻有铭文“内”字,故称内铜爵。{-/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种年代的器物,按当时中国文物保护法和有关规定,是不能进行民间交易的。为了丰富92北京国际拍卖会的拍卖品内容,经国家文物局审慎考虑和严格审查,同意由国营文物商店提供包括西周内铜爵、战国的毂纹璧、明初的白玉龙串花瓦子、清同治皇帝敬妃的福字轴在内的232件特许文物在这次拍卖会上拍卖,这些文物立时成为抢眼的珍宝。{-/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款西周“内”铜爵估价为1.1万-1.3万{-!--keyword---}{-!--/keyword---}美元{-!--keyword---}{-!--/keyword---}。拍卖从5000美元起价,经过几轮竞价,台湾商人任先生以2.8万美元竞价成。这也是他收藏的五花八门的酒器中最古老,价格最昂贵的宝贝。另外他还竞得了一柄战国铜剑和一支商代铜戈。这样的收获使他不尽喜形于色。{-/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本场文物拍卖中成交价最高的是乾隆年间烧制的“粉彩三联转心瓶”,8万美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涨幅最高的艺术品——“文革”瓷瓶{-/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此次拍卖会上,大爆冷门的是一只文革瓷瓶。{-/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是一只很不起眼的现代人物花蓝瓶,粉彩纹饰分为三段开光,分别为三幅“文革”时间的宣传画-----“样板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七干校”,当时组织者并没有看好它,其参考价仅定为280-300美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它会大爆冷门,成为拍卖场中的宠儿。起价从280美元开始,一路飙升,几个竞买者互不示弱,竞买牌此落彼起,经过十轮竞买后,还剩下两位竞买者。这两位先生更加叫劲,你争我夺,场面十分紧张激烈,旁观者也全神贯注,禁不住捏了把汗,仅仅两分钟,这个瓷瓶身价上涨了17倍多,最后为志在必得的一位台湾商人以5000美元竞买成功,全场掌声雷动。这位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中,喜滋滋地捧走了这个宝贝。这件瓷器的拍卖成功也宣告了文革物品已经开始进入收藏家的视野。{-/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92北京国际拍卖会筹备过程中,有件《毛主席去安源》的艺术挂毯委托拍卖。这幅长2.56米,宽1.92米的作品,是1968年保定一家地毯厂全体职工为了向毛主席献忠心,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精心仿照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编制而成,整幅挂毯色泽逼真、比例得当。再现了油画原作的神韵。{-/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件标的一经出现即引起了极大反响,在当时表现领袖题材的作品从来没有进行过流通,有人认为“毛主席”怎么还能拍卖?也有人诙谐地说,“毛主席能去安源,就不能去趟日本吗?”恰逢此时,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提出了“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改革口号,最终,筹办者决定作一次有益的尝试,将这件作品列入拍卖标的序列,然而没有登在图录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尽管没上图录,但依然没有影响竞买者对这幅作品的热情,当这幅作品出现在展示场内,参观者议论纷纷,而竞买者则跃跃欲试。在拍卖场上,拍卖师报出2万美元的起拍价后,立即有5位竞买者举牌应价,经过近十轮竞争,最后被当时日本天皇的亲属以6.3万美元的价格买走,当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购买理由,就是“夫人喜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一消息被媒体及时报道出去,天津地毯厂也想到他们也有一幅堪称中国最大的《毛主席去安源》手工羊毛艺术壁毯,这幅挂毯长3.92米,宽2.84米,是三个老工艺师在1967年用半年的时间手工织成的,当时其中两位已经作古。他们以前从未想过卖,当然也不敢卖。当他们听说日本客人在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上以6.3万美元买走了一幅比他们的小许多的同名挂毯后,他们最终决定送到北京拍卖,与这幅挂毯一同送往北京的还有一幅9平方米的长征挂毯,分别标出起价20万和2万人民币。 另外,1993年宁夏某单位也将一块当地某地毯厂生产的同名作品送到北京拍卖,据说以10万人民币成交。{-/p-}
{-p style="text-indent: 2em"-}
92北京国际拍卖会标的有两千多件,件件都有自己的故事,来不及一一细说。{-/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