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去江门淘宝 珍藏在民间
发布时间:2012-04-27 02:00:39
来源:大洋网
[评论:2条][点击:251]
{-p align="center"-}
{-img alt="假期去江门淘宝 珍藏在民间"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9272c5ef-3d4b-4fbb-a593-f4c01d8ca955.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江山印迹民间藏博馆收藏的小人书。{-/span-}{-/p-}
{-p align="center"-}
{-img alt="假期去江门淘宝 珍藏在民间"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3c9fe4f8-6e05-4b63-9121-b0d4ea7d433c.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知青博物馆内收藏的知青用品。 {-/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江门侨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丰富的民间宝藏。近几年,江门兴起民间收藏热,一些有识之士还建起了藏品各异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等价值的私家博物馆或展览馆。参观这些展览馆、博物馆,你可以了解江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你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五一”假期来临之际,记者走访江门各地,对民间的馆藏进行搜寻,特此推荐一些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博物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民间藏博馆 读江山印迹{-/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新中国成立以来,都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这些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宣传,让国人知晓的?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位于江门市区五邑电脑城二楼的江山印迹民间藏博馆,则是一个不错的去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进入这间藏博馆,首先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关注毛泽东主席等伟人像的藏品真多,三面墙上都有,而在墙边的玻璃柜内,则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反映上个世纪90年底以前,尤其是50、60、70年代的书籍、工艺品等。藏博馆中间几个玻璃柜内,整齐地摆放着反映新中国革命、建设中出现各条战线上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小人书、年画等书籍、工艺品……内容既有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人民公社、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瞬间,又有黄继光、雷锋、王杰、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办起这个民间红色博物馆的人是来自江西的秦红光。据他介绍,这些展示出来的藏品只是藏博馆中藏品的一部分,整个藏博馆中藏品达5万余件。他收集到的《沙家浜》、《海港》、《红灯记》、《杜鹃山》、《白毛女》等8个“样板戏”唱片,如今将它们放进唱片机中,还可清晰地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知青博物馆” 重温激情岁月{-/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知青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曾经的生活、工作是什么状况?没有经历过知青生活的你,是否对这个群体感兴趣?作为一名曾经的知青,你是否会常常想起记忆中的那段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那么,就到江门市区群星公园的知青博物馆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了解,1972年,郊区人民公社(现蓬江区环市街道办事处)发起开发大西坑的号召,郊区公社全体青年民兵开挖环湖路,开发大西坑林场,一些江门的知青也来到这里上山下乡,大西坑处处留下了知青们工作、生活的足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今在知青农场,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留下来的一些建筑,建筑物上的标语,如“为人民服务”、“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等。而更可贵的是,现在这里建成了知青博物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看到,博物馆按照过去知青生活的自然场景设置:在农具房,里面摆放着犁、锄头、水桶等农具;开会学习的场部墙壁上则挂着毛主席像以及农业学大寨、人民公社好等宣传画,桌子上摆放着闹钟、算盘和老式收音机;知青宿舍里摆放着水壶、盘子、脸盆,以及知青用过的旧衣柜等。{-/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新会农业基地 观“崖柏博物馆”{-/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五一”假期,在新会现代农业基地,将新落成一座“崖柏博物馆”,馆主陈奕洪,正是被誉为崖柏保护第一人。{-/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陈奕洪向记者透露,新会农业基地的这座崖柏博物馆,对游客开放,让游客欣赏恐龙时代的植物,又通过展览,促进对崖柏的研究和保护。{-/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在展览馆看到,展出的“崖柏”共有几百件,大小、形状各异,小的如笔筒大小,大的却高近2米;造型鬼斧神工、纹理绝美,让人过目难忘。凑近去,还可闻到阵阵幽香。而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件被称为“龙根”的“崖柏”,它曾经在北京展出,轰动四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陈奕洪介绍,“崖柏”是中国特有的植物之一,崖柏的纹理如环绕高山的云彩,而整枝崖柏的形状却似人物或花鸟。它木质坚韧,呈淡黄色。由于生长在海拔3000多米的悬崖上,难以寻找,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曾宣告其物种灭绝。{-/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奕洪便喜欢上崖柏,他甚至爬上海拔几千米高的山顶寻找崖柏枯根。10多年来,陈奕洪经过四出寻找及托人收购,他已经把国内大部分的崖柏根雕收集在手,数量达到了几百件。{-/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陈奕洪告诉记者:“建博物馆,一方是以侨乡的名义,营造华侨爱国、寻根、问祖、思乡情结,突出‘根之魂,国之魂,侨之魂’理念,打造一个文化艺术品牌;另一方面是希望以此引起人们对保护我国珍稀物种的重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大洋网-广州日报){-/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