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与张大千之间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11-07-26 08:00:50
来源:
[评论:2条][点击:172]
{-p style="text-indent: 2em"-}
齐白石生于1864年,张大千生于1899年,两人年纪相差35岁,论年纪和资历,白石自然是当仁不让的老前辈。有关于这两位20世纪艺术史上两座高峰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现在所能查到的资料并不太多,大家基本的认识是“有所交往,但交情不深”,但吴洪亮认为“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私交的。一些书上记载,上世纪30年代,张大千到北京后,他的四夫人徐雯波曾拜齐白石为师学画。”而采访中,面对圈内流传的“齐张不合”的说法,许化迟则介绍,他的家族和这两位大师有很深的渊源,他本人师从胡爽庵先生,而胡爽庵又是张大千的得意门生,其父许麟庐则是齐白石的关门弟子。因此,对这齐张二人一生的交往他知之甚详,他们在作品上曾有多次合作,可以说二人在艺术上是互相欣赏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本刊特搜集整理了二人的几桩逸事,从中我们也可看到从民间一路走来的他们,在生活中的鲜活个性,以及作为艺术大家的他们,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b-}逸事一 白石“抠门儿”,大千慷慨{-/b-}{-/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上世纪30年代,齐白石与张大千相识于北平画坛。那时,齐白石以其勤奋和毅力,已经完成了他的十年变法,形成了雅俗共赏、独树一帜的齐派风格。但是在门第等级森严、比较保守的北平画坛上,其声望还不是很大,甚至在某些方面不如比他小30多岁的张大千。由于家庭出身、社会环境及交友、个性迥异,在金钱问题上,二人也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慷慨大度,挥金如土,一个勤奋治艺,节俭治家;一个好交游、好应酬,一个避尘劳、避应酬。”对齐白石的节俭,张大千并不苟同,甚至曾说在白石家不止他一人吃到过“发霉的点心”,而齐白石对张大千仿制石涛伪作也颇有看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b-}逸事二 大千吃了白石一通“闭门羹” {-/b-}{-/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大千的画风变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和师我心。而在最早的师古人阶段,张大千凭借高超的技艺临摹古人画风,尤其是临摹进而仿造石涛画作,其造假水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至于现在很多世界知名博物馆都藏有张大千的伪作。张大千作伪,让鉴别家、收藏家头疼不已,齐白石亦深感不满。有一日,齐白石在家作画,女佣送上一张名片。齐白石见过之后,说:“你只说我不在家。”当时,在一旁的弟子见名片的主人是张大千,便插言:“此公是学大涤子石涛的名手,老师何不出去谈谈?”齐白石一边调色,一边说:“这种造假画的人,我不喜欢!”就这样,张大千初访齐白石,吃了闭门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大千后来不断努力,造诣了得,对齐白石的批评意见,也虚心采纳,并终生引以为戒。{-/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b-}逸事三 蝉儿为啥不会大头朝下{-/b-}{-/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1934年,张大千在北平时曾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赠给号称“吉林三杰” 之一的收藏家徐鼐霖。画上是一只大蝉卧在柳枝上,蝉头朝下,蝉尾朝上,作欲飞状。齐白石在徐鼐林家作客时,见到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头永远是朝上的,绝对不能朝下。这画上,蝉头怎能朝下呢?唉,可惜,可惜,这本来是张好画,可惜方向给画反了﹗”后来,徐鼐霖把齐白石的意见转告给张大千。张大千听后,虽然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很不服气。1939年抗战爆发后,张大千携儿子、画友数人在四川青城写生。那时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不禁跑出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几棵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绝大数都是头朝上,只有极少数的头朝下。张大千这时想到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但是尚未完全明白这其中的道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大千回到北平,特地拜访探望了齐白石,并专门请教齐白石这个问题。齐白石说:“大千先生,你问得好﹗画鸟虫么,看起来貌不起眼,但必须要有依据,观察确实,方不至于闹出笑话,就拿蝉来说吧,因其头大身小,趴在树上,绝大多数是头在上,身在下,这样子重心稳固,方才可以站的牢。如果是在树干上,或者是在粗的树枝上,例如槐树枝﹑梨树枝,枣树枝之类,蝉头偶尔是头朝下,也不足奇。因为这些树枝较粗,较硬,蝉即使头向下,也还可以抓得牢。但是,柳树就不同了,因其又细又飘柔。蝉攀附在上面,如果头在下身在上,那它就会呆不稳了,准得要掉下来。所以,我们画一张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还是走兽虫鱼,都必须要有深刻的观察体会,并牢记在心,然后才能够动笔作画。这样,才能够充分表现出所画对象的真实姿态,和它们栩栩如生的气韵风格。” 大千听了齐白石的这番话,恍然大悟,对齐佩服得五体投地。{-/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b-}逸事四 大千画虾,白石指误{-/b-}{-/p-}
{-p style="text-indent: 2em"-}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与廖静文夫人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北平艺专的两位名誉教授——齐白石与张大千。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亲自下厨,饭菜很合口味,几人觥筹交错,言谈甚欢。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 “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张画。张请年长之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上几只小虾,在荷花及荷叶下的水中嬉戏,以动静配合,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正当张大千画得入神,手舞笔飞,齐白石暗暗拉了他的衣袖,悄声说道:“大千先生,不论大虾小虾,身子只有六节,不能多画,但也不能少画的﹗” 张大千一听,急中生智,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一一遮掩了。张大千于宴席散后,回到旅舍马上就派人出去买回来了一大篓河虾,统统倒在了大盒中,仔细观察,并亲手将虾子一个个抓起来仔细数节,才发现,虾身果然都只有六节。{-/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