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塑博及渔人赏析:一个被催醒了的活灵魂
发布时间:2011-07-05 05:00:32
来源:
[评论:2条][点击:210]
{-p align="center"-}
{-img alt="瓷塑博及渔人赏析:一个被催醒了的活灵魂"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101c000c-ba29-48a6-9493-00566879d4cd.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博及渔人”款瓷塑{-/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南京上水宝阁所藏的一款“渔翁”瓷塑,传神的造型,精细的技法,一看既非出于匠人之手。从其胎骨和釉色看,该件瓷塑出于明末。细细辨识,这件瓷塑的胎骨凝重厚实,釉色光润温和,白中隐黄,既所谓的“象牙黄”,其背后款识“博及渔人”,尤其令人遐思,不禁让人联想起一代瓷圣何朝宗。{-/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何朝宗,明代嘉靖万历时人。何氏一生仅制作40余件瓷塑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福建德化窑瓷塑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瓷塑艺术中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被视为宝贵的瓷塑艺术珍品。他的雕瓷技法圆软深秀、深浅得宜,尤其是对雕像手足的刻画,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极富节奏和韵律,毫发之间尤见功力。而目前带有“何朝宗”款的明代德化窑瓷塑作品,除英、法、美、日等国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博物馆有少数收藏外,绝大多数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和一些地方博物馆中。{-/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何朝宗瓷塑的釉色有二种,一种为白中闪灰,温润柔和。另一种为白中闪黄,呈象牙色,亦叫“象牙黄”,瓷胎细密厚重是因为陶土经过反复的淘洗,釉面光润、纯净,亦有宝光。其作品除撰“何朝宗”名号外,往往题有“博及渔人”的款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把玩这件“渔翁”瓷塑作品,不能不折服于创作者鬼斧神工般的高超技艺。从“渔翁”的表情看,细眉低垂,微颌含笑,酒窝隐然见于两颊之上,神情中洋溢着一个老者的睿智与达观。该件作品如此具有表现力,除了创作者倾注其间的感情外,臻于化境的技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而作品对于一些细微之处的精细雕琢,如手掌、衣褶、胡须等,莫不体现出作者的严谨与专注,其层次感与精确感,让人生发“巧夺天工”之叹。比如隐于渔翁银髯后面的蓑笠扣襻所打成的蝴蝶结,体积如一颗黄豆大小,但作者并未因其小,以及不易被人所见,而在形制和工艺上粗制滥造;再如渔翁所背的鱼篓以及鱼篓中所装的一条鱼,其精巧的拿捏,更是让人叹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上水宝阁所藏这件“渔翁”瓷塑作品,让人感受到这不是一件静态的作品,而是一个被催醒了的活的灵魂。面对着这件有着“博及渔人”款识的作品,不仅是种艺术享受,还能感受到中国瓷器艺术的伟大。水阁{-/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