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文革后遗症
发布时间:2013-01-11 10:00:07
来源:艺术国际
[评论:2条][点击:552]
{-p style="text-indent: 2em"-}
文化大革命应该是中国近几十年来影响最深远的事件,它影响了中国一两代人的人群性格特征,当我们谈及八十年社会文化实际是讨论五十年代的人及事,而论及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就必须从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说起,虽然其中有很多不同的个案,但总体特征基本是能概括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一般来说人在青少年人格形成时期现实社会文化对他的影响将其决定作用,虽然文革的历史结论已被定结,但我觉得更客观的结论还没出现(我个人更相信隔代修史)。{-/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文革中的其中几点特征现在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其一,违背历史以来形成的基本人文血缘价值观,其中当年所发生的事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其二,极端社会理想主义,当时我们人为设定了公共理想价值观,极端和激进成为改造社会文化的手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其三,消解个体作为人的基本生命价值感,其中包括个人的基本生命权利及社会尊严。{-/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个人一直以为毛是想用快速激进运动方式解决落后的传统社会文化意识,力图快速实现其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改造,然而其违背基本自然规律就注定那场运动将不可避免的失败且造成巨大社会危害。我们在观察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特征时实际可以这样看,整个八十年代是后文革时期的反思及酝酿阶段,特别是八九事件以后我们的社会文化全面转为反向,很多影响延续至今,今天的现实社会状况基本也是后文革反向转变的结果。{-/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回首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原有的封建社会人际关系方式依旧存在,甚至消解了二十世纪初打下的现代文化运动成果,社会公共文化理想意识全面消解,堕落主义全面盛行,个人社会价值转向为享乐虚无主义和私利主义。{-/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当代艺术在九十年代蓬勃发展起来,其对社会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促进作用,这点我认为是不容置疑的,只是要客观的观察其中问题,把其对未来的负面影响理清出来,这样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更有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状况,我们用人格特征反向转变大概就可以理解了,大体上就是: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和公共文化意识全面幻灭,前卫艺术家用政治对抗艺术获得内心的破坏快感,个人精神理想沦为虚无主义。{-/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