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李成龙:毛笔挥洒的浓淡人生
发布时间:2013-01-10 09:00:47
来源:南宁新闻网
[评论:2条][点击:264]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一支毛笔挥洒成长故事,一泼墨水锻造人生浓淡。从7岁拾笔开启书法之路,到年过七旬造诣深厚,几十年的时光跨越,书法贯穿于李成龙的岁月,无时不刻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饱读诗词,品味生活,让他写字做赋下笔如有神;精益求精,设计创造,让他的书法如水墨画般意境无穷;修生养性,淡然世外,让他的作品更添艺术。{-/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李成龙,广西著名书法家,作品常见于报刊以及广西各大书法展览,曾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周年全国翰墨精品集》、《世界书画大辞典》,不少作品被美、英、加等国华人收藏。书法之下,他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书法让他的人生有浓有淡,有味道。{-/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书法作伴六十载 人生起伏字相随{-/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李成龙与书法的缘分起源于7岁。“我7岁的时候父亲在外,妈妈识得字,但不会写。与父亲一直书信来往,于是我从小就开始写信,最开始时用硬笔写,随后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用毛笔写。”父亲一面带给李成龙书法的启蒙,另一面也影响着李成龙的事业发展。因李成龙的父亲加入国民党派,青年时期的李成龙工作晋升中屡屡受阻,几度不得志。平淡的事业发展,让李成龙多了一份名利的淡泊,转而寄情于书法也算有失必有得。{-/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书法让李成龙在工作中备受瞩目。20岁当兵,一直到27岁,7年间部队里搞宣传、写月历、甚至刻钢板字,都是李成龙上阵,书法让他苦中作乐,成为了部队里无人不知的红人。27岁李成龙退伍进入电信局(后合并为邮电局),10年间写字依然是他持之以恒的看家本领,局里的各类手写文书都要李成龙亲笔。{-/p-}
{-p style="text-indent: 2em"-}
1981年,离开邮电局,进入广西黎塘瓷业有限公司,书法才第一次真正成为了李成龙谋职的利器。1981年到1986年。李成龙在车间专门负责写字,那时候的杯子、盘和瓷器都要人手工画上去,李成龙优秀的书法技艺得到了最简单的发挥平台,每天出自他手的精美器皿不计其数。1983年。李成龙成为南宁地区书法协会理事,开始与各大书法爱好者交流切磋。互相学习、交流心得,书法协会的氛围让李成龙发现了书法更多的乐趣与精髓。{-/p-}
{-p style="text-indent: 2em"-}
1986年10月,瓷器厂成立纪委部门,李成龙由车间写字工成为秘书,以工代干开始新的工作。车间的写字磨练让李成龙的书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虽然只是简单的绘字,但高强度高速度的工作却让他更加挥洒自如,写字如行云流水般顺畅。{-/p-}
{-p style="text-indent: 2em"-}
1996年,李成龙正式退休,带孙子与书法成为了他每天的必修课。“我每天写字随心情而定,心情好就写得多,心情不好就去读诗词,从中寻找灵感再静下来写字,如果哪天不写字,就好像有一件事没有做完。”退休的生活让李成龙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琢磨书法,每天接送孙子上学、买菜做饭的普通老人生活之外,时间总是被书法所充实。1996年到1998年间,李成龙闲来做招牌装潢,那时候当地街上几乎大半的招牌字都有出自于他的妙手。李成龙用他的字妆点了那段时间的城市风光。几十年的沉淀,让李成龙的书法越来越有底蕴与味道,写字的每一次飞跃也伴随着他岁月的轨迹,从未中断。{-/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饱读诗词 写字赋诗信手拈来{-/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诗与字融为一体是李成龙书法作品的特色之一。读诗之人必有高深之处,李成龙的书法修养大多来自于诗。“我有空就会读诗,读得多了也就记住了,写字的时候兴致一来就加上几行诗,遇到有感之事,我也会做点小诗。”他爱在写字的布局中留下一块题诗,这些诗都来自于名家,根据写字的感觉和写出来的字所传达的意味,李老信手拈来诗作,总让人感叹结合得浑然天成。{-/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读诗破万卷,作诗如御风。读得多,日积月累便爱上了作诗。2001年,李成龙到融水为子女照看果园,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世隔绝的天地,让他兴致大起,作下《自嘲》:“半生落魄已成翁,融城古寨隐处农。掌上明珠无人赏,大苗山下不争峰。”这首诗表达了他淡然世外、享受自然、怡然自得的心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不少文人墨客都有饮酒助兴创作的佳话,李成龙同样有。“有一次我和朋友喝了酒,拿起笔很快写了几个字,朋友说我喝了酒的字跟平常又有不同,更见随意与洒脱,我琢磨着确实是,就写了两句醉墨:醉来走笔凌气跃,泼墨无意趣横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寓画于字 造小样精构字形{-/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李成龙以草书见长,他的每一幅字就像一幅画,讲究造型,讲究形态。平时随身携带一册小样本,用硬笔来设计不同的字形和构图方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很怕浪费纸张,所以平常写字之前都会把写字当作画画来创造形态,哪里需要留白,哪里需要重墨,都想好,在写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翻开李成龙的小样本,满满的都是形态各异的字,就像一幅幅舞动的画卷,栩栩如生。李成龙展示的“情”字,就像一个婀娜的少女,左边短,右边凹凸有致,神采飞扬。而“路”字则更具水墨画神韵,两边重墨,中间淡,就像一条灵动的水蟒。李成龙说:“我这种水墨手法来自于看街边的师父画竹子,他们用扁笔只蘸两头的墨,画出来的竹子中间就是淡的,有立体感,这激发了我的灵感,把这种手法反复琢磨之后运用到了毛笔字中。”{-/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水墨关系的搭配让李成龙的书法千变万化,或淡或浓,或干或湿,表达出不同的韵味。这也是李成龙作品让业界惊叹的原因,广西著名书法家张弓看了其作品后直赞:“你的手法灵动如行云流水,作品完全可以出书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诲人不惓 传承文化{-/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传承,李成龙自觉担负起使命。退休之后,老人家便一直致力于教门生传承书法技艺。1998年他开办培训班,专门培养爱好书法的小学、中学和社会青年。“学书法没有年龄限制,只要爱好,多老都不晚。”李成龙的门生在其指导下在全国和县市的各大比赛中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学生李军霖在2003年参加全国中学生书画比赛获得一等奖。学生的成绩让李成龙看到了未来一代传承文化的希望,也坚定了他继续教育后辈的决心。当记者提到小时候也学过书法时,老人家亲切地建议:“你可以去买字帖,先从正楷字练起,再到行书、草书一个个步骤来,三个月坚持下来,到时候一定有进步。”李成龙提出希望现在的中小学能广泛推广书法教学,来保护和传承书法文化不断代。{-/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一段书法缘分挥洒数精彩人生,几十年沉淀与积累,李成龙正计划出一本作品集,定名《成龙书法艺术》来纪念自己的书法之路。他的书法好似他的一部个人传记,有浓墨有淡泊,有继承有未来。{-/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