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是当代艺术的入场券
发布时间:2012-12-23 06:00:38
来源:广州日报
[评论:2条][点击:415]
{-p align="center"-}
{-img alt="《波伦布》 弗兰克·斯特拉"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7428375e-57cd-461c-997c-19b5676b442a.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波伦布》 弗兰克·斯特拉{-/span-}{-/p-}
{-p-}
1919年的春天,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和菲利普·苏波用他俩发明的“自动写作法”合写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磁场》,它以拼贴的形式,将两位作者最自由和直觉的书写段落集结成册。日后,这部作品成为了超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p-}
{-p-}
而这部著作的名字便是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展览名字的来源。本次展览是法国蓬皮杜中心在中国内地的首次大型展览。该展从2012年12月16日开展到2013年3月15日落下帷幕。{-/p-}
{-p-}
文/图 上海记者站 李晓璐{-/p-}
{-p-}
{-strong-}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得益于广东籍画家{-/strong-}{-/p-}
{-p-}
法国蓬皮杜中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中心之一,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并称为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而围绕超现实主义先锋派的藏品更是蓬皮杜馆藏的瑰宝之一。{-/p-}
{-p-}
本次在上海展出的藏品共计119件,年代从上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伊始跨越至今,类型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建筑模型和手稿。藏品保单价值超过了一亿{-!--keyword---}{-!--/keyword---}欧元{-!--keyword---}{-!--/keyword---}。{-/p-}
{-p-}
据悉,此次展出包括了米罗、毕加索、杜尚、恩斯特、马格利特、曼雷、阿曼、基彭贝尔格、凯撒等大师的作品。最大尺幅的作品为弗兰克·斯特拉1994年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再现自己以往作品中的图案的9.6米长丙烯画作《波伦布》,以及让·杜布菲1984年为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而作的8米长的《万物之理》。{-/p-}
{-p-}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按照不同的主题分隔成6大块相对独立的区域。同时,展览对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给予特别的关注,如陈箴的代表作《圆桌》就坐落在整个展厅的最中央。{-/p-}
{-p-}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龚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事实上,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得益于来自广东的李东平、梁锡鸿、赵兽等洋画家创办的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协会成立后,他们在广东省立民众教育馆举办了一次有关野兽派与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的展览,将超现实主义带进了中国。”{-/p-}
{-p-}
{-strong-}超现实主义源于生活贴近生活{-/strong-}{-/p-}
{-p-}
什么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兴起于一战后的法国,最初是以文学的形式出现的,其影响后来逐步波及欧美和亚洲诸多国家。作为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的安德烈·布勒东曾宣称,超现实主义与绘画的思想基础是在“求取人间想象力的解放”。{-/p-}
{-p-}
对于普通百姓能否理解超现实主义作品,龚彦表示这不必担心:“老百姓不需要看得很明确,只要展开想象就能明白。我们生活的整个社会就是超现实的一个状态,所以超现实主义其实就是源于生活,也十分贴近生活,它并不是一个艺术流派,而是当代艺术的‘入场券’。”{-/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