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拍卖遭遇“寒冬”市场进入调整期
发布时间:2012-11-30 02:00:4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论:2条][点击:184]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是‘捡漏’的好时机,各位买家请大胆出手。”随着中国嘉德拍卖的率先举槌,2012中国内地艺术品秋季拍卖就此拉开序幕。然而,在经过了前三年的高歌猛进之后,今年的秋拍市场始料未及地打了个“寒战”。{-/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业内人士观察,受经济不景气影响,今年艺术拍品市场确实较去年减少3至5成,此外,去年拍卖成交破亿元人民币的藏品近35件,今年却屈指可数,拍卖市场受大环境影响正经历低谷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中国嘉德最近三年的拍卖中,身价过亿元的书画和古代瓷器不断突破投资者的想象力,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更是拍出了3.08亿元的天价。从2009年到2011年,从心惊肉跳的千万元拍品到令人麻木的亿元天价,艺术品市场不断刷新纪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然而2012年,艺术品市场{-!--keyword---}{-!--/keyword---}行情{-!--keyword---}{-!--/keyword---}急转直下。10月下旬起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秋季拍卖会,延续了春季拍卖的冷清。不仅加价均不如往年激烈,单笔拍品的成交价萎靡不振,总体的成交额也呈现大幅下跌趋势。{-/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额为281.60亿元,同比2011年春下降了34.27%,环比去年秋季下降34.22%。荣宝斋上海的总成交额只有3.23亿元,较去年秋拍跌六成。北京保利与中国嘉德的四季拍中,书画、瓷杂等传统板块成交寥寥,成交率均不足70%,可谓“跌跌不休”。{-/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书画板块一直是整个拍卖市场的风向标。2012年秋拍中备受瞩目的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集体遭遇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低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策展人顾振清将其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黑色星期天”,这标志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寒冬”真正到来。{-/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股寒流不仅波及拍卖市场热络的北京、上海等地,也对武汉、重庆等二线拍卖市场的小型拍卖会上的藏家、卖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因整体市场遇冷,艺术品价格下滑趋势明显,卖家惜售情况十分严重。“这些翡翠饰品色浓水足,为上乘之品,成交价竟不足万元。”在日前落幕的武汉中信2012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位翡翠收藏家表示,他目前不会吐出手中藏品,将继续观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艺术经济学家马健认为,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捂紧钱袋子“过冬”,是一种非常理性的选择。买家的观望,未必是因为他们真的准备远离艺术品市场,而很可能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以更低的价格“淘宝”。{-/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武汉诚信拍卖公司副总经理饶方华说,从2011年下半年起,国家加大对拍卖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人为的假拍、泡沫炒作、市场投机的成分进行了有效管理,使得整个市场正处在重新认定和调整的阶段。{-/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此,马健认为,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正在企图“管好”艺术品市场,但管理思路却正在向“越管越死”的方向迈步。另一方面,艺术品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种种缘由合力造成了今天的“寒冬”。{-/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虽然市场持续低迷,但是有人依然保持乐观。“虽然单幅书画的成交价只有近万元,但是一家企业拍了近2 0幅。”武汉中信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犇说,虽然公司这场秋拍中最高成交单价仅75万元人民币,但是拍卖会之后,许多{-!--keyword---}{-!--/keyword---}企业家{-!--keyword---}{-!--/keyword---}闻讯前来邀约书画,潜在效应可见一斑。{-/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马健认为,判断市场繁荣与否,不应只关注总成交额和“天价”拍品的单价,而应重点关注成交率指标。“我希望看到的是,我们不再将‘屡创新高’和‘高价突破’视为艺术品市场回暖的主要甚至惟一标准。”{-/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