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分工细化:行业竞争加剧
发布时间:2012-11-06 07:00: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评论:2条][点击:202]
{-p style="text-indent: 2em"-}
眼下,中国内地艺术品秋拍市场已然进入了“激战期”,随着中国嘉德、北京华辰先后扬槌,北京荣宝、北京{-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600048", "1", "-1",event);"-}保利{-/span-}、北京匡时、西泠印社等多家国内重要拍卖公司也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陆续开拍。此前,基于今年春拍不容乐观的成绩单,业内普遍预测秋拍的总量会继续下滑。刚刚结束的嘉德秋拍17.45亿元的成交额较其春拍时的20.6亿元小幅缩水,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测。在略显萧条的市场形势下,艺术品拍卖市场表现出哪些特点?行业发展趋势将如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市场回调 寒意渐浓{-/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尽管各大拍卖公司的秋拍征集工作从几个月前便已经开始了,但由于春拍收益的大幅下滑,行家惜售,多家拍卖公司的负责人都坦言今年秋拍的征集工作难度较大。“我们在行家圈子里面征集的东西少了,从藏家手中征集的拍品反而多了起来,秋拍的征集工作和去年同期比,确实要难一些。”嘉德副总裁胡妍妍在开拍前曾向媒体表示。“市场没能力消化好东西,与其市场‘硬碰硬’还不如留货、存货。”同样感受到征集之难的还有广州华艺国际,其瓷器杂部总经理王力表示,今年年初开始,内地拍卖市场上惨淡的成交价远远低于卖家的期望,很多在前几年市场高走时期购入的藏品面临高额亏损的危险,而高底价拍卖流拍风险巨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数据也能够说明问题。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仅为92.4亿元,与去年上半年283.16亿元相比,下降了67.4%,而作为国内拍卖市场的领军,嘉德和保利2012年的春拍收益则分别下降了60%和50%,降幅明显。日前,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调查还显示,人们对艺术品市场的信心仍显不足。今年三季度,人们对艺术品未来价格走向并不乐观,市场观望情绪持续。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仅有21.43%的人认为艺术品价格未来3个月里会上涨,而超过45%的人认为会下降,认为未来是购买艺术品的合适时机的比例超过60%。{-/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目前的市场状态,北京市拍卖行业协会顾问李庚分析称,这是因为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存在“后推车”式的发展模式,即其他行业市场内的交易情况已经出现下滑一段时间后,艺术品交易市场才会有所表现。李庚认为,目前其他行业的发展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因此,明年春天开始,拍卖市场也会进入新一轮的上升时期,重现去年的巅峰状态并非不可能。{-/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分工细化 非主流受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市场回调时期,寻找新的市场增长机会成为各大拍卖公司首选的“保拍”策略,拍卖公司更加注重对潜力拍品的挖掘,在此背景下,今年众多的非主流拍品专场成为市场亮点。比如此次秋拍荣宝推出的烟斗专题,匡时推出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专场,保利推出的“广韵楼”藏书专场,华辰继影像、西画、苏绣后推出的“百年留声——20世纪中国老唱片”专场等,这些非主流拍品专场不仅吸引了大量关注,还让拍卖公司在浩荡的秋拍大军中树立起自家鲜明的旗帜。{-/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而今年春拍的结果也证明了拍卖公司“另辟蹊径”的确可行。今年春拍,匡时推出的过云楼藏书专场不仅创下了2.162亿元的中国古籍拍卖纪录,提振了整个古籍善本市场,还让匡时一举挺进内地拍卖公司前三名。嘉德在今年春拍中首次推出的水墨专场,近现代书画拍品85%以上是市场之前很少见的“生货”,格外抓人眼球。西泠春拍时推出的中国首届明清御窑金砖专场成交率达100%,成交额达958.8万元。基于此,有的市场分析人士还认为,如果说今年秋拍市场能够取得更好的表现,不是市场形势有了更多更新的变化,而是拍卖公司“精耕细作”的结果。{-/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实际上,在不断寻找新的市场品类的过程中,拍卖公司分工细化的特征逐渐明显:中国嘉德的明清古典家具陈设精品总能让人满怀期待;北京华辰在影像拍卖上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北京匡时逐渐形成其在古籍善本方面的优势;西泠拍卖在文房雅玩、篆刻砚台等方面持续发力;江浙地区的拍卖行则在寿山石上大做文章。{-/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内地买家逐渐具备更加挑剔、更具全球性的购买眼光,推出带有企业自身特色且高质量的非主流拍品专场或许将成为今后拍卖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正如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蒋伟所言,“在市场低谷中依然坚持综合性拍卖路线已经不合时宜。现在这个市场阶段,粗放经营已经过去,必须细分市场。”事实上,拍卖公司分工细化、专业化是必然的结果,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里,拍卖公司唯有定位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才能够培养稳定的客户基础,形成品牌影响力并获得长远的发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内外交困 行业两极分化{-/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尽管大部分拍卖公司的老总都宣称对市场“有信心”,但许多市场分析人士还是认为市场信心的恢复需要3年至5年,在此期间,市场会采取观望态度,重新认识艺术资产的真正价值。事实上,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经济大环境来看,自2011年秋天起,国内艺术品市场已然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急转直下,而目前,这一趋势并没有明显转变。另外,今年4月掀起的查税风波对国内艺术品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现当代艺术板块。除了外部环境,“金缕玉衣”“天价汉凳”等假拍现象暴露出的行业监管缺位也降低了买家对市场的信任,流拍率高与拍而不买等现象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拍卖业的良性发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内外交困之下,拍卖行业两极分化愈加明显。有数据显示,2011年进入市场的拍卖公司很多已倒闭,今年春拍参拍的拍卖公司数量为224家,环比2011年秋减少了71家;拍卖会的数量为296场,比上个拍卖季减少了113场。一些拍卖公司不得不将拍卖计划调整为一年两拍,甚至是一年一拍,还有一些拍卖公司则剑走偏锋,瞄准了春秋大拍之间的淡季市场。小公司举步维艰,大公司则向外拓展。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两家拍卖巨头先后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也表示,要看政策的动向与时机,考虑把一部分业务放到香港。{-/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市场调整、行业分化之际,仍有不少新面孔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阵营,今年的秋拍季,仅北京地区就有银座国际、东方利德等多家新成立的拍卖公司加入。这些新面孔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在“僧多粥少”、行业两极分化日趋明显的今天,新拍卖公司如何能取得行家和藏家的信任,拿下拍品征集这块高地?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银座国际的布展现场,遗憾的是,相关负责人表示,商业机密不便透露。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仍有新力量的进入说明市场仍“有利可图”,但行业两极分化已成定局,如果不能找准定位,未来或将有更多的拍卖公司被淘汰出局。(记者 蔡 萌){-/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