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推出“广韵楼”珍贵古籍善本拍卖
发布时间:2012-10-23 08:00:30
来源:
[评论:2条][点击:294]
{-p align="center"-}
{-img alt="北京保利推出“广韵楼”珍贵古籍善本拍卖"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4d94c013-38fe-4dd6-91af-9ac4a1285ea3.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拍品展示{-/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旧语云:“人讲礼义为先,树有枝叶为源,知书而达理。”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马克思也曾有过哲语“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这些至理名言无不反映出书籍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无断流,不管是在大一统的安定时节抑或是在外族入侵的分裂战乱期间,我们的文化几乎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是个奇迹,无不与知识礼教的代代传承息息相关。而书籍,则是文化传承最直接的载体,承载了还原历史,明鉴未来的重任。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直接与书籍传播有关。中国的甲骨文字,是世界上有意识记载文献最早使用的文字之一。而后千余年,人类传播文化基本只能依靠手传笔录以及刻碑拓片这些古朴的方式进行。新疆考古出土的西域文书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存在的手录文献。而这些落后繁杂的记录方式,很大程度限制了知识传播的范围与深度,使得知识掌握在少数社会精英阶层中,广大人民无法参与,这也与当时社会权力集中于贵族,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的官员选举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公元七世纪左右,中国隋唐时期,政治文化体制有了较大的变革,平民阶层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于贵族垄断权力的抵触,大大推动了社会对于书籍的需求和传承技术的革新速度,与之应运而生的即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公认最早的印刷实物。我国明代邵经邦所著《弘简录》一书记载,唐太宗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人物的故事。编写《女则》一书,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曾下命令刊行《女则》。若据此推测,则雕版印刷技术则在唐代初年便已有之。唐中期诗人白居易所著《白氏长庆集》成于唐长庆四年(825),其友人元稹作序,文曰当时人们用其稿“缮写模勒”,付梓出版。《旧唐书》还有唐文宗大和九年(835)不得私自雕版印刷历书的记载。这些无不表明印刷技术在当时普及的程度。当然,这些大胆的假设,还需要我们小心地求证。但不管怎样,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抛却了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地位,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书籍的普及,直接产生了知识爆炸效应,符合了社会的需求,同时间接地促进了政治体制的改革,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这些无不说明知识就是力量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今时下,秋风萧瑟,金色满眼,习习的凉意预示着又一年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2012年北京{-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600048", "1", "-1",event);"-}保利{-/span-}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大型拍卖将于十二月初鸣锣启瑞。此次保利秋拍一大重点便是隆重推出 “广韵楼”珍贵古籍善本的拍卖,可算是汇聚精品众多,{-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CELL.OQ","200","-1",event);"-}亮点{-/span-}频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广韵楼”斋号取自藏家所拥有的绝世宋版孤本《钜宋广韵》一书。“广韵楼”藏古籍善本计八百二十三部近万册。涵盖明代及以前时期文物三百余件、清代善本四百三十余件,民国年精刻本数十件。其中经北京市文物局历年评定国家一级文物数十余,国家二级文物百余部。经《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明确著录有国家馆藏的清乾隆年以前善本三百余部,这当中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五十三件,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作品六十一件。另有数十件如唐永徽三年(652)唐人写经、盛唐敦煌写经、北宋大观初年刻板大藏经、明代内府泥金写藏文经八千颂、清代名家递藏经抄本《钜鹿东观集》等手写孤本均为世间少有之物,未有国家公藏记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谈到古籍收藏,历代收藏大家皆重宋元之本,往往以有无宋元版本来衡量其收藏水平。最著名如清末民国版本鉴赏大家傅增湘先生之“双鉴楼”即取自其所入藏宋绍兴二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刊本《资治通鉴》与祖传元刻本《资治通鉴音注》二部合璧。民国时年既有宋版贵如{-!--keyword---}{-!--/keyword---}黄金{-!--keyword---}{-!--/keyword---}的说法。时至今时,随着年月的流逝,明代书籍亦已保存不已,何况宋元?有幸的是,此批“广韵楼”所藏善本之中,宋元版多有十余部。其中堪称中流砥柱者,为南宋麻沙鎮南劉仕隆宅刻本《钜宋广韵》五卷。此书为绝世孤本,未见各家著录,首有牌记,原藏于海外,今得归,幸甚幸甚!著名版本学家李致忠先生曾有专门著作考证此书,后学才浅未敢深论。其他如北宋大觀四年(1110)福州東禅寺崇甯萬壽大藏经、北宋大观二年(1108)福州等觉禅院刻崇宁大藏本宗镜録、“双鉴楼”傅增湘家藏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元至正十六年(1356)刘氏日新堂刻本《韵府群玉》均为无二特藏,当为所宝。{-/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此批善本中亦有明清兩代内府及藩府、王府刻书凡二十余部,其中明代內府圖書九部、清代顺治朝以至光绪朝刊印内府图书十三部,藩府王府刻书各一部,均为刊印精美之作。确为难得的是其中一部明嘉靖六年(1527)司礼监刻本、宋真德秀撰《大学衍义》四十三卷中,有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御批读书记一段,崇祯御批,为此仅见。此书曾藏于明宮文淵閣內,崇禎對之大加讚賞,鍾愛有加。入清后,清代著名學者王士祯后题一段。書后歸清宮翰林院,清末散落民間。这批明清内府丛书,可以算是刊印不计成本,保存状况上乘,为刻书之典范。“广韵楼”藏书中还有数部前清“天禄琳琅”遗珍传世。其中一部明嘉靖刻本宋吕祖谦著《详注东莱先生左氏博议》一书附原装书箱,曾被视为宋版入藏清宫,乾隆五玺俱全,著录于《天禄琳琅后编》,书原装保存,书品完整,亦可堪称市场少有之珍品,当为藏家所永宝。{-/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年来市场一路热络走俏的明代白棉纸善本亦是此批“广韵楼”藏书重中之重,共多达一百二十余部。其中不乏如明成化四年(1468)刻本《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明万历年刊《方氏墨谱》、明嘉靖間楊鑨{-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300040", "51", "-1",event);"-}九洲{-/span-}書屋刻本《初學記》、明嘉靖刊郭雲鵬本《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等精刊世罕之品。其他如明刻《錦繡萬花谷》、《新镌批评出相韩湘子》、《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明刻清印《列女传》等或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引人关注,或以精美细腻的版刻传流美名,可谓是珍品琳琅,目不暇接。{-/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明代闵凌刻套印本,历来是市场热捧的对象。明代中后期,闵氏和凌氏充分发挥了雕版套印技术,历次刊行了数十部二色、三色套印书籍。由于条件所限,这些书籍一经面世便被世人所珍,往往市场流通很少,保存下来的也堪属凤毛麟角,根据国家图书馆划定,凡著录于《明代闵凌刻套印本图录》之书,几乎全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之中,由此也可看出明代闵凌刻的珍贵程度与入藏地位。此批“广韵楼”珍藏善本中,明代闵凌刻套印书籍共十八部,另有清宫内府刊印四色、五色套印之作,多刊印精美,保存品相上佳,藏家独具慧眼,相信善本必有所归。{-/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此批“广韵楼”所藏古籍善本,其质量与数量规模皆已近大型公藏图书馆水平,甚至超越了很多公立收藏机构。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国家图书馆召开了关于此批“广韵楼”珍藏古籍善本的专业学术研讨,与会者多为现今国内版本目录学大家,其围绕“广韵楼”藏书中的版本价值展开了热烈、严谨的讨论与评定。此次与会者将联名签署发布论文合集并付梓发行。{-/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北京保利拍卖推出“广韵楼”古籍善本拍卖之举,其意义在推广我中华传统文化之光辉;二在发掘古籍本被遗落的价值;三在于建立起一个藏书爱书人沟通的平台,从而达到丰富个人收藏、扩充公家馆藏的目的,最终形成提升古籍善本的文物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共赢局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古籍善本是传承文化符号的载体,也是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物,其价值当被世人所重。我相信书籍是屹立在时间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一本书也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我们有理由期盼,我们也有责任耐心地守护,待到百花争鸣时,其喜洋洋者矣。{-/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