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辉煌:落马桥型元青花
发布时间:2012-10-15 08:00:33
来源:东方早报
[评论:2条][点击:284]
{-p align="center"-}
{-img alt="最后的辉煌:落马桥型元青花"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0765087c-cb39-4c3b-b1da-9cf4de64f54e.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景德镇落马桥元末窑址出土元青花{-/p-}
{-p-}
“至正型青花瓷”几乎成了元青花的代名词。然而,景德镇考古与元青花最新研究表明,土耳其和伊朗两地收藏的元青花主要是元朝皇帝在1328-1331年间赏赐{-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600887", "1", "-1",event);"-}伊利{-/span-}汗国大汗的“赐赉瓷”。元顺帝元统二年,成吉思汗家族最后一位伊利大汗不赛因(Abu Sa'id Bahadur)死后,伊利汗国迅速瓦解,权臣﹑统将纷纷拥兵自立傀儡可汗,互相攻杀,形成割据局面。至元六年,蒙古贵族哈散(札剌亦儿氏)在报达(今巴格达)自立为大汗,史称“札剌亦儿王朝”。大维德基金会藏云龙纹象耳瓶烧造于至正十一年(1351),而伊利汗国早在16年前(1335)灭亡。此后,中东穆斯林君主不可能得到元朝皇帝赏赐的元青花。另一方面,天完红巾军在至正十一年攻占元朝浮梁磁局所在地饶州后,景德镇窑厂不可能继续为元朝皇帝烧造元青花。{-/p-}
{-p-}
总之,把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当作元青花的标准器,并由此提出的“14世纪青花瓷”理论值得商榷。据我们调查,目前所谓“元青花”包括两类,第一类,元朝浮梁磁局烧造的元青花,第二类,陈友谅割据政权烧造的元青花,所谓“至正型青花瓷”,相当一部分烧造于落马桥元末窑址,年代当在元末红巾军首领陈友谅割据饶州时期。据史书记载,元末海外贸易从未中断,江南首富沈万三在陈友谅大汉国都城江州(今九江)开办“宝市”,将景德镇外销瓷批发给中外海商,然后从张士诚控制下的太仓娄江港远销海外。草拟此文,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p-}
{-p-}
{-strong-}落马桥型元青花之发现{-/strong-}{-/p-}
{-p-}
1980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落马桥元末窑址发现一组风格特异的元青花,这个重要发现是解读所谓“至正型元青花”的关键材料。据介绍,“落马桥元代窑址在景德镇市中山南路红光瓷厂院内,1980年基建时发现。景德镇市考古人员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近700平方米,距地面1.7米处出土元代遗物。元代堆积层出土有青花和青白釉瓷……青花瓷的品类非常丰富,除常见的碗、盘外,还有劝盘、耳杯、匜、盖盒、鸟食罐、双系小罐、大口罐、铺首罐、双耳瓶、长颈瓶、梅瓶、玉壶春瓶等器形。纹饰有菊花、牡丹、梅花、灵芝、葡萄、蕉叶、龙、鹿、孔雀、鱼藻、人物故事等。此外,这里还出土了一些书写文字的器物。”{-/p-}
{-p-}
1992年,落马桥出土文物曾经送到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展览。据展览图录介绍,“落马桥元后期灰坑淤泥中出土的青花,料色蓝艳、淡雅兼而有之,绘画潇洒工整,还有罕见的青花釉里红五爪龙纹瓷片及霁蓝瓶残片,故疑其与湖田南岸的青花双角五爪龙纹高足杯及形制雄伟的{-!--keyword---}{-!--/keyword---}大盘{-!--keyword---}{-!--/keyword---}等,均为浮梁磁局的制品。”这批瓷片中的元青花盖上的荷叶纹,与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博物馆藏元青花鱼藻纹大罐的纹样相同,而五爪龙纹青花釉里红残片所绘卷草纹,采用双勾不填色方式,与菲律宾出土元末青花或釉里红瓷器花纹相同,年代当在元朝浮梁磁局停烧之后。1958年,河南省荥阳县楚村明周惠王墓出土了一件五爪云龙纹青花玉壶春瓶,通高39.4厘米,口径9.3厘米,现藏河南省博物馆。这件玉壶春瓶所绘五爪龙纹图案,与落马桥元青花釉里红瓷片上的龙纹极其相似,可能是陈友谅称帝时在落马桥订烧的。{-/p-}
{-p-}
{-/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