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博物馆正在启航
发布时间:2012-10-12 09:00:27
来源:荆楚网
[评论:2条][点击:186]
{-p style="text-indent: 2em"-}
“打造博物馆之城”,这是武汉文化建设中的响亮口号。目前,武汉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不乏珍宝的私人博物馆,在添彩武汉之时,也遭遇到“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窘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此状况引起武汉市政协的关注。继9月13日邀请5家私人博物馆负责人座谈后,昨日,武汉市政协又听取了市文化局相关情况汇报。武汉市文化局透露,明年将强化业务指导和人才培训,开展国有博物馆帮扶民营博物馆试点工作,让民营博物馆绽放光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民间珍宝不可小觑{-/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目前,武汉拥有各类博物馆55家,其中注册的私人博物馆14家,占全省民营博物馆的70%,涉及服饰、书画、酒瓶、石画、古建筑等多个门类。{-/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初步统计,这些博物馆有藏品43346件(套),一年免费接待市民31万人次。许多私人馆藏已有相当的艺术档次和水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展示的是可移动的古董;我的李庄,展示的是难移动的古建筑。”敢与马未都一较高下的,正是李庄古建筑博物馆馆主李炳来。李庄“藏身”严西湖畔张公山寨旅游区内,拥有明代建昌府官衙、清初崇仁疏远、明末黄氏二品祠堂等20余栋明清古建筑,以及古玩、文物千余件。{-/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住古宅、睡龙床,可摸可触的雕梁画栋,能让你真切感受古人的生活。”李炳来说,目前李庄的年游客量已达8万人。{-/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武汉青菱文农艺术博物馆里万余件字画、红木家具,武汉钻石艺术博物馆里的唐卡、西藏法器,湖北佳和当代艺术博物馆里3000件湖北字画……业内人士称,这些藏品已有相当的艺术档次和水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免费开放缺钱少人{-/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按规定,私人博物馆须免费开放。尽管私人博物馆一般都有企业支持,但仍困难重重。如近期青菱文农艺术博物馆,就因馆长经营的企业停工而步履维艰。{-/p-}
{-p style="text-indent: 2em"-}
2010年,国家七部委就曾联合发文,明确要求解决民办博物馆的馆舍与经费保障问题,在有条件地区建立政府资助机制。但现实中,水电减免等优惠政策最终落实的少之又少。青菱文农艺术博物馆每月光水费就达几千元,钻石艺术博物馆每年运营成本是200万元,市文化局每年1万元的经费补贴可谓杯水车薪。{-/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除了钱,横在私人博物馆前更大的阻碍是人。{-/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藏品涵盖中外的钻石艺术博物馆,至今没有一名博物馆管理专业人才。“我们只能一边做一边学。”学美术教育的副馆长肖璨说。湖北佳和当代艺术博物馆行政总监夏维昌说:“既懂运营又懂学术的博物馆人才凤毛麟角,一是没有人,二是请不起。”{-/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青菱文农艺术博物馆窘境尤甚。为节省人力成本,馆长王传义夫妇既管看门又兼修理,炎热夏季还要凌晨4点起床为园内花木浇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公私对接全力扶持{-/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彭小华看来,武汉私人博物馆数量仍然偏少。在发达国家,每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彭小华建议,首先要在中央扶持政策基础上出台武汉的“土特产”,加大对私人博物馆的投入力度,尤其要落到实处;其次要加大人才培训和业务指导,加强省市博物馆之间的人才交流,以解决私人博物馆人才不足的难题。{-/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市政协委员邓超华建议,可由职能部门与高校协调,将专业人才培养与民营博物馆所需相对接。{-/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