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交杂结局:亚洲市场被抑制
发布时间:2012-10-10 08:00:33
来源:
[评论:2条][点击:283]
{-p align="center"-}
{-img alt="香港苏富比交杂结局:亚洲市场被抑制"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71069f79-7885-4465-b51e-c9d452a9352e.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刘炜《革命家庭系列:晚宴》,油画,1992{-/span-}{-/span-}{-/p-}
{-p-}
香港——香港苏富比的秋拍在上周末拉开帷幕,其繁复的结果再次证明了亚洲市场的式微。红酒和东南亚艺术销售情况的喧嚣,这家拍卖行一向老手的现代和当代亚洲艺术却显示出被抑制,和前几季相比,拍品的质量和价值都有所下降。{-/p-}
{-p-}
被抑制的市场在当代亚洲艺术上显得尤为明显。苏富比对昨天的拍卖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最终收入仅为1.3亿港币(约合1600万美金),最终的结果没能超出1.17亿港币(约合1500万美金)的预期。这一结果与上一季的2.11亿(2700万美金)相比,显然与之前2011年的结局暗淡不少。ADVERTISEMENT这一式微基本上是因为在市场上保证高质量托管作品的愈发艰难。上一季的一系列经典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显然激发起了一场精神竞赛,昨天结束的销售中,很受争议的作品就包括一件确实非常重要的作品,预期售价为1500万港币(约合190万美金)的刘炜《革命家庭系列:晚宴》(1992),最终售价为1746万港币(约合224万美金),创下了这位艺术家的拍卖新纪录。1993年,这件作品作为九十年代中国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作品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p-}
{-p-}
除此之外,在这场拍卖中,最不受质疑的拍卖结果来自张晓刚、曾梵志和方力钧。张晓刚在1993年的《天安门,1号》拔得头筹,价格为2082万港币(约合267万美金),超过预估1525万港币的价格。这件作品被一名欧洲藏家拍走,也确证了国际力量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持续支持。{-/p-}
{-p-}
尽管今天的拍卖暂时没有{-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CELL.OQ","200","-1",event);"-}亮点{-/span-},但是东南亚现当代艺术的销售则创下了苏富比之最,以1.21亿港币(约合1550万美金)的成交量落下帷幕,这比之前的预估价格翻了两倍,甚至遮蔽了老大哥当代亚洲艺术板块的光芒。东南亚艺术拍卖的这一新记录花落印度尼西亚当代艺术家李曼峰(Lee Man Fong),他的作品《万福无疆》(Fortune and Longevity)的最终价格为3426万港币(约合440万美金),以三倍的价格超出原本的预估价被藏家领走。{-/p-}
{-p-}
这一系列结果都再次确立了东南亚艺术板块在苏富比的位置,也让大家翘首以待。而整个拍卖中有最狡猾的藏家,一群台湾人的参与,也确证了这里不再是本地藏家的领地。{-/p-}
{-p-}
香港苏富比的秋拍明天也将继续上演。{-/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