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等专家揭密艺术收藏品
发布时间:2012-10-08 10:00:00
来源:证券时报
[评论:2条][点击:155]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年来中国的收藏品市场是相当的火爆,藏品看涨10倍稀松平常,也有10年看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有人说疯狂的背后有炒作的成分,也有人说艺术品市场中盘踞着假专家、假鉴定、假拍卖。在近期甘肃卫视播出的《新财富夜谈》节目中,财经评论员{-!--keyword---}{-span onmouseover="ShowBlogInfo(this,622004674,event);"-}{-!--/keyword---}叶檀{-!--keyword---}{-/span-}({-span class="infoMblog"-}微博{-/span-}){-!--/keyword---}、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吴林、上海朵云轩集团副总经理承载,一同聊聊疯狂的收藏品市场。{-/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叶檀: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藏品经过几年,甚至几个月就能翻好几倍的价钱啊,比买股票强多了。但是真的是那么好赚钱吗?{-/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吴林:做股票可能今天就挣钱,做房产可能是明天挣钱,艺术品应该是后天挣钱,交给你后代挣钱,不能着急。比如我两千万买进来的,拍了4亿,马上就赚大钱,这是小概率事件,真正挣钱的还是少数。还有藏品能不能卖出高价来,第一它必须是一个很好的材料,第二是大师之手,第三是证书,第四它必须有故事。{-/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著名主持人王刚所主持的《天下收藏》节目日前在网上引起热议。节目中王刚有一把紫金锤,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完毕协议之后,他会挥起紫金锤将赝品砸碎。这一砸就砸出了争议。有专家将节目中砸掉的30件赝品与首都博物馆的真品进行对比,质疑王刚在节目中砸掉的有九成是真品,一时间质疑声如潮涌来。{-/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叶檀:王刚砸掉了一批宝贝,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你们支持砸掉吗?{-/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承载:他砸肯定有他的理由,但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的。假的其实也有留的必要,要看怎么个假法。我们今天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所看到的,凡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东西,全是唐宋人的摹本,不就是假的吗?这几乎就是常识了,你敢去砸吗?{-/p-}
{-p style="text-indent: 2em"-}
2011年,一起围绕“金缕玉衣”的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惊天秘密,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601939", "1", "-1",event);"-}建行{-/span-}两位行长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导致{-!--keyword---}{-!--/keyword---}银行{-!--keyword---}{-!--/keyword---}最终损失5.4亿多元。{-/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叶檀:我们说起来痛恨赝品,其实我们痛恨的是造假背后的暴利。这金缕玉衣的骗贷,行业内部难道没有制约机制吗?{-/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承载:银行并不在乎这件东西是真是假,银行所需要的是能够按照放贷的标准走完审批流程,问题出在那些所谓德高望重的鉴定专家。现在中国艺术品,特别是传统的艺术品鉴定中,目测的成分还是比较高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今中国大陆艺术品收藏的乱象一是假货,二是假拍。假货是低成本致富的伎俩,假拍是将假货推向市场变现的途径,两者相辅相成。谁都不能保证每场拍卖中的假货顺利换手,若无人接手就得自己高价接回,等着下次机会。一件假货可能在几次假拍作秀中拍不出去,但也能变成名品真货。在新手如林的拍场,拍卖行也没指望拿假货在假拍中算计行内人。当一个新手经过真与假的历练,出落成行内人时,手边已积累了数量不等的假货,再找拍卖行想办法换手,这也是拍卖行无法拒绝假货的原因之一。{-/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叶檀:我要问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以前我有朋友去参加拍卖,拍回来一幅明代的字画,后来被说是假的,结果那个拍卖公司就概不负责,说我们这个有专家鉴定就是真的。如果拍品万一有假,现在拍卖公司确实是不负责的吗?{-/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承载:确实不负责。《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公司有免责条款,是不保真的。大家都觉得很不公平,其实这个条款前面有一系列的前提,收藏者都忽略了。《拍卖法》规定对拍品要先编图录,同时要报相关的政府主管机构审批,然后拍卖。图录至少在拍卖10天、半个月以前就免费送到客户手里,那么客户就可以翻看研究。真正到了拍卖阶段,拍卖行要公开免费预展两天,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去,只要你有拍卖意向,你可以问管理人员将拍品拿出来在手上把玩,俗称“上手”。只要拍品没被拍掉,那绝对你去3次,甚至10次,他都接待。如果说这样的一个公开的机会,给你反复把玩反复琢磨的机会,你还看走眼,那说明什么呢?你还是别玩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叶檀:在这个行业里边,鉴定很重要,相当于{-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FISI.OQ","200","-1",event);"-}金融机构{-/span-}的评级机构,据说500块或是1000块就能出个鉴定证,有这回事吗?{-/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承载:咱们国家,包括整个艺术品领域,现在很难说有一个权威的鉴定机构。因为政府有规定,凡是事业单位的文物博物馆系统的人是不能参与市场鉴定的。而拍卖公司不是一个鉴定机构,它只是一个中介服务的企业。有些文化公司申请了艺术品鉴定的资质,然后请了一些人坐堂,好像中医把脉一样,跟你像模像样地鉴定。还有更不好的现象就是拍卖公司下面成立了一个文化公司。文化公司收鉴定费,给人承诺我帮你鉴定后,你送去拍卖,结果拍卖完全是一个游戏,有些东西上不了拍,鉴定费又不退,很多人都上当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艺术品鉴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存在权威鉴定机构,即便是靠科学鉴定,也只能化验出纸的年代和成分,并不能化验出是谁画的。拍卖行的鉴定师不一定看不出来真假,因为他们工作的宗旨是为拍卖行赚钱,是出于商业目的,正因为法律的空白和监管的困难,赝品也就可以公开流行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叶檀:投资藏品入门的方法在哪里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吴林:最好是比较专业化,先集中一样你喜欢的东西;第二是要拜个好老师;第三是要多交流,我做这行这么多年了,经常跟同行交流互相学习;第四要有平衡的心态,凡是搞收藏的没有不走眼的,假的东西就不能再流出去。王刚为什么砸?就是怕它们流出去。{-/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叶檀:其实收藏品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风险是比较大的,看走眼的机会也会有。那么除了自己勤奋好学多过手之外呢,拜师,拜名师,而且是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名师,这是最重要的。一般人,如果你鉴定不出来藏品是真是假,我劝你每分钱都留在自己兜里,别买这玩意。{-/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