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只买贵不买对吗
发布时间:2012-08-30 06:00:26
来源:
[评论:2条][点击:245]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来有人在媒体上公开说:“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我认为说这话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出此言者,口袋里可能会有些钱,但肯定是对艺术、艺术史没有什么研究的人,保不齐还是一个在混乱市场中浑水摸鱼的投机分子。如果他只是自己在艺术品市场中买进卖出、来回倒腾,别人也没有必要去搭理他。问题是他别有用心的言论出现在媒体上,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果让这些人的言论去引导艺术品市场走向,不明就里的收藏者或投资者纷纷仿效,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市场不乱才怪?{-/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天价”不断,令人欣喜。但欣喜之余,不难发现“天价”们可不是齐刷刷的。有的“天价”合情合理,有的却让人匪夷所思,其中不少与幕后那只黑手有关。抬高拍品价格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身价自然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于是艺术价值平平,甚至一些伪劣、身份待定的作品,就在众人睽睽之下蜕变了,天价、记录不断诞生!赚一笔还不行?当然不成。内容雷同的、长相难分伯仲的、创作手法极为单一的一时都来了,标尺在那儿,谁敢轻易说不?一边是艺术作品没完没了地“复制”,另一边是拍卖价格再“复制”,复制来复制去,一时半会儿还不会罢手,毕竟中国人多,这个市场也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显然,如果收藏者或投资者对艺术不去好好研究,也跟风直追“只卖贵的”,到头来白花花的银子没了,剩下了一堆并没有太高艺术水准和价值的作品,那可就惨了!惨吗?谁也不比谁傻,学点讲故事、学会找数据,“天价”还会诞生。一个别有用心的言论,就这样被推波助澜了,如果市场多方再不负责任些,必将会大行其道,长此以往,这个市场不打自倒也是必然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让人匪夷所思的还不止这些。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徐悲鸿名作,被艺术家后人鉴定为真迹,在拍场上拍了7000多万元后,被业内专家指出假得离谱。拍卖行真的连一张假得不能再假的作品都分辨不出吗,还要抬出艺术家后人?这是为什么?利益!又应了那句“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似乎有人出了高价买进,作品自然就有了价值!前不久与国内几位大{-!--keyword---}{-!--/keyword---}企业家{-!--keyword---}{-!--/keyword---}闲聊艺术品市场,谈及此事时,他们无不担忧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混乱状况,正因为此,这些大企业目前只能游离在市场之外观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艺术品收藏是一种需要经济支撑的精神乐趣,其本意还在于挖掘暂时价格被低估而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像赵无极、吴冠中等人的作品,过去人们对他们认识不够,价格也不太高,但现在却今昔非比了。只有学会了艺术品的价值分析,才会在艺术品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真正爱好艺术品收藏的人不能只看价格,更不能被价格所忽悠了。还是笔者常说的那句话:“感性认识,理性收藏”。收藏一定要把艺术价值放在首要位置,作品的个性化语言、风格,艺术思想的独立性,艺术家的创作态度等等,才是考量作品是否有价值的前提。{-/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要知道,市场价格只是一时的,但艺术价值才是永恒的、真实的,市场价格是不能替代艺术价值的。{-/p-}
{-div-}
{-/div-}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