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诗唱和诗》系列作品观摹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12-03-09 12:00:44
来源:腾讯收藏
[评论:2条][点击:327]
{-p align="center"-}
{-img alt="《种菜诗唱和诗》系列作品观摹研讨会成功召开"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3/Source/1ec30c66-3be7-4c56-a7bf-5b547310c400.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现场图片{-/span-}{-/p-}
{-p class="pictext"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alt="《种菜诗唱和诗》系列作品观摹研讨会成功召开"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3/Source/a3972dd2-c6aa-4de3-be28-c69417c6c143.gif" /-}{-/p-}
{-p class="pictext"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 12px"-}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徐正、张新根、彭桂林、张金荣、俞国林、费秋华、漆永祥、张铁英、潘建国{-/span-}{-/p-}
{-p class="pictext"-}
2012年3月7日下午2点,“江南吴”家族珍藏三百年的《种菜诗唱和诗》系列作品观摹研讨会于北京匡时国{-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INTG.OQ","200","-1",event);"-}际{-/span-}拍卖公司会议厅正式召开。{-/p-}
{-p-}
因为这组作品与浙江桐乡地方文化史渊源深厚,引发桐乡市文博系统高度关注。北京匡时特别邀请来自浙江桐乡市博物馆、文化局、文联、吕留良研究会等研究机构的专家代表团前来北京观摹作品,并与中华书局、北京大学、中国书协等多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p-}
{-p-}
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本套作品从吴之振、吕留良、黄宗羲等人的交往关系以及吴之振的人品、诗学、书法研究展开,对《种菜诗唱和诗》系列作品、明遗民书画的文化历史及文学史、桐乡地方史做了深入的探讨,很多精彩的观点和独到分析对我们理解明末清初这段时期的文化有非常大的意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认为:这批东西的完整保存,代表了吴之振一生的心路历程,在拍卖市场十分罕见。这套作品涵盖了近五十位当时文化名人的手迹,其中吕留良、黄宗曦等人的手迹在博物馆也很少能看到,中间至少有一半名人的手迹是从没见过的,几乎横跨了整个有清一代。这批作品也引起了浙江文博系统的高度关注。桐乡市博物馆馆长张新根表示:这样体系完整,包含大量历史信息,收集那么多大名头的作品在博物馆收藏史上是相当罕见的。作为家乡人,希望桐乡是这套作品最好的归宿。{-/p-}
{-p-}
据悉,北京匡时将于今年春拍将隆重推出由《种菜诗唱和诗册》主打的“故国情怀——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北京匡时相关负责人称,“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是今年匡时春拍最为重要的专场之一。{-/p-}
{-p-}
{-strong-}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strong-}{-/p-}
{-p-}
当年北大出版《全宋诗》我们做了12年,出版了70册,24万多首诗。这是是建立在明后期一些宋诗专家的基础上,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吴之振的《宋诗钞》。因而我们对吴之振一直抱着感激的态度。{-/p-}
{-p-}
吴之振带《宋诗钞》北上一举成名,《唱和诗》基本是当时官场名流的手迹,而《种菜诗》则是回乡后诗坛名人的唱和,典型的隐居者的心态。这批十几件东西这么完整的保存下来,在拍卖市场十分罕见,而又特别能够代表吴之振一生的心路历程,十分难得。{-/p-}
{-p-}
这套作品涵盖了近五十位当时文化名人的手迹,其中吕留良、黄宗曦等人的手迹在博物馆也很少能看到。中间至少有一半名人的手迹是从没见过的,横跨了有清一代尤其是清初的地方上、京城中太多名人手迹。{-/p-}
{-p-}
{-strong-}北大中文系教授潘建国:{-/strong-}{-/p-}
{-p-}
著名旅美文化学者白谦慎先生说,现代无论研究文学、历史都很留意到美术史里面一些资料。这件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是以吴之振、吕留良为中心的,一批大大小小有全国性影响的,有的是地方性的文人,他们的墨迹都能够保留下来,为我们非常好的保留了文人雅集或者是文人交往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文学史、文人交往研究等很强的文献价值。{-/p-}
{-p-}
{-strong-}中华书局语言文学编辑室主任俞国林:{-/strong-}{-/p-}
{-p-}
《宋诗钞》引起京城大腕的广泛共鸣,是因为吴之振带来了对前朝的思念。《种菜诗》墨迹书法也是宗宋的,整部作品从字体到内容都表达着浓浓的故国情怀。吕留良跟吴之振早年关系很不错,《种菜诗唱和诗册》中吕留良写道:燕麦兔葵争一笑,此间哪有故侯瓜。表达物是人非,去国怀乡之情。显示了吕留良对遗民身份的坚守。{-/p-}
{-p-}
{-strong-}中国书协鉴定收藏委员会秘书长张铁英:{-/strong-}{-/p-}
{-p-}
从鉴定方面的讲,这批东西流传有序,脉络清晰,可以当做一本标准件。像这样流传有绪、脉络清晰的作品的出现,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礼赞,如果能收藏这样的作品,对振兴传统文化的有很大的积极作用。{-/p-}
{-p-}
{-strong-}桐乡市博物馆馆长张新根:{-/strong-}{-/p-}
{-p-}
《种菜诗唱和诗册》系列作品透露出大量的历史信息,是对当时文士交流情况很好的还原;其中吕留良、黄宗羲、黄宗炎等人的珍贵墨迹在博物馆都相当少见。其次这批东西研究价值很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反映各种现象和问题。这样完整的系列作品在博物馆收藏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我们一直致力于对家乡名人作品的收藏,前两年收藏了不少茅盾的手迹,作为家乡人桐乡是这套作品最好的归宿。{-/p-}
{-p-}
{-strong-}桐乡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张金荣:{-/strong-}{-/p-}
{-p-}
吴之振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他还是一位藏书家,出版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我们生活在吴之振的故乡,这里自古繁华,京杭大运河贯穿而过。吴家是江南世家,有“千年吴”之称。《种菜诗唱和诗》收藏价值是非常之高的,可以说价值连城,我们收藏界讲要收藏文人墨迹,这就是正宗的文人墨迹,很有研究价值,我们看了原作以后感到非常敬畏,也感到非常高兴,能够看到真迹,眼福不浅。{-/p-}
{-p-}
{-strong-}吕留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正:{-/strong-}{-/p-}
{-p-}
吴之振是清初“宗宋派”的骁将。其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刊刻《宋诗钞》。康熙十年,吴之振将《宋诗钞》带入京城的这一行为成为轰动京城的大事件。次年返乡后诸位京都名臣子纷纷提笔,成就这部《赠行诗》。{-/p-}
{-p-}
{-strong-}君匋艺术院茅威放:{-/strong-}{-/p-}
{-p-}
我工作的君匋艺术院收藏了钱君匋家属捐献的字画和印章,也有许多吴昌硕等人印章。我们看到这批东西里边也有吴昌硕为吴之振的后辈记刻的印章,有些还是田黄的,很了不起。桐乡自古以来就是文化重镇,交通要道。出过许多名人,流播过许多思想。现在还能看到流传下来的手迹,感到非常荣幸。{-/p-}
{-p-}
{-strong-}桐乡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费秋华:{-/strong-}{-/p-}
{-p-}
从书法史的角度看,吴之振的自书诗迹受到苏东坡的影响最大。吴之振《赤壁赋》亦受到董其昌、颜真卿等人的影响。所以从书法成就来说,也代表了明末清初的典型书风。{-/p-}
{-p-}
{-strong-}嘉兴日报主任编辑彭桂林:{-/strong-}{-/p-}
{-p-}
从媒体的角度看,这是嘉兴文化史资料保存的一个大事件,希望能让这件作品代表明清、代表嘉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