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洪潮画作有感:诗存千山烟雨中
发布时间:2011-07-04 09:00:41
来源:
[评论:2条][点击:210]
{-p style="text-indent: 2em"-}
初观洪潮的作品,首先令我联想到了翁方纲在其《七言诗三昧举隅》中说的:“先生(指王士祯)乃云‘太白有古调,有唐调’其实神来气来,何有古调、唐调之分耶?”此句虽然是论诗,但我觉得用来形容洪潮的作品也是很恰当的。洪潮的画取法范宽、石涛、“四王”中的王蒙,传统功力极其深厚,可是在洪潮胸中、笔下那里有什么传统与现代之分,一切皆是胸臆间的自然流露。古与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积墨法、斧劈皴、素描手法、透视法,这一切在洪潮的画笔下融会贯通,信手拈来,使他的艺术作品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的作品就是对自身灵魂的剖白。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幅优秀作品都是有灵魂的。”这是洪潮在艺术实践中切身体会,在他的作品中,每一幅作品都凝结他着对生命的感悟,以及他用中国画为载体,对“天人之际”这样的哲学命题的思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画不仅仅是图画,更是画家人生观、世界观的一中自我反映。是哲学的一种载体。洪潮对中国古典哲学用功很深,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他的艺术思想。他很欣赏老子所说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他认为中国画的技法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外在的附属,其功用就像老子说的“辐”、“埏埴”,而真正的核心是画作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和理趣。中国画讲“境界”,其实所谓“境界”就是艺术家在哲学层面上的一种观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洪潮的家乡在皖南,那里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因为皖南处于南北交界点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多山多水,所以将北方的豪爽与南方的细腻相结合,造就了安徽名人刚柔并济、重权智的性格特点。出的大多为文化名人,如“桐城派”诸先贤、大哲学家戴震、画家黄宾虹、思想家胡适等。传统文化在皖南保留传承也是世所共睹的。再加上黄山、九华山的奇伟瑰丽。可以说,洪潮有今天的成就与他家乡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不无关系,而他也深深地爱着他的家乡,他将这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情融入了血液里,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他创作的源泉,使他形成了豪放中不失俊雅,深沉中带有灵动,用国画这种传统的艺术诠释时代风貌的独特画风。{-/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老子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洪潮的山水画作喜用积墨法,大气磅礴,凝炼厚重,深得此中三昧。细观他的画作,又会发现往往在崇山峻岭中隐藏着几间皖南特有的民居,加之小桥流水,使全画生趣盎然,顿时灵动起来。用扑面而来的一股生气使观者有一种置身其内的感觉。这点睛之笔足现画家功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当许多人舍弃了传统水墨画的笔墨精华,舍弃了形象,将中国画当作只是在玩形式主义的游戏时候,洪潮仍坚守着自己的美学追求,在中国画创作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在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实践证明他是成功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美术报》文 /马楠{-/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