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瓷器泰斗张浦生来汉谈瓷器鉴宝
发布时间:2011-07-12 05:00:31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评论:2条][点击:247]
{-p align="center"-}
{-img alt="中国古瓷器泰斗张浦生来汉谈瓷器鉴宝"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f9c1648e-9a06-42b7-b821-6b1d32c0f64c.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古瓷器泰斗张浦生{-/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瓷器,是中国国粹。对于瓷器,中国人有特别的情感。古人捡窑择上,“窑火既歇,商争取售。”今人得获至宝,畅美难言。更有奇货如青花《鬼谷子下山》,在伦敦佳士得拍出2.3亿元人民币高价,热动全球,还美其名曰:盛世收藏。才走了鉴宝大师张浦生、周南泉,7月2日,又来了马未都。文博大家江城鉴宝,所到之处,总是围满怀揣宝贝的藏家,武汉俨然一座收藏之城。古瓷器鉴定泰斗张浦生最是幸运,看到了一件完整的元青花。{-/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浦生给人印象深刻。他在武汉文物监管品市场鉴宝开讲,遇到两鬓斑白的老者抱来个仿品,一句口头禅“没有你年纪大”,话不点破,已尽在话中。一件好瓷器,传承好多故事。但迈入收藏的大门,“听不得故事”;一件传世精品,夺人心魄,收藏瓷器,却“冲动不得”。敞开了心和藏友品宝,也把鉴宝知识分享。{-/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浦生告诉记者,离开了“瓷”,人就像掉了魂。他曾经遭遇车祸,全身包扎个严实,躺在病床上,还在给西安的藏友鉴宝。学生送来一块瓷片,顿时兴奋地坐起来,比药还管用。“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人瓷同魂,听先生侃谈,如品文震亨对柴窑的一段判词: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人物介绍{-/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浦生,1934年生于上海,1957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客座教授。出版有《青花瓷画鉴赏》、《青花瓷器鉴定》、《宜兴紫砂》等。{-/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收藏首关辨真假{-/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问:您对湖北藏友印象如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湖北人很爽快,你说他的宝贝是假的,也不生气,这样的心态蛮好。收藏的文化很深奥,光看书不行,还要看实物,多比较。一件宝贝拿到手里,首先不是问价钱,是辨真伪,辨别新伪还是旧伪。{-/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问:正是这个“伪”字让人犯难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瓷器作假不是今天才有,古代就有。仿品,有后代仿前代,也有当代仿当代,有官仿有民仿。{-/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南宋时,大家都喜欢官窑,可是官窑地方小,没多少,龙泉就仿官窑。明成化的时候,官窑仿宣德;到了嘉靖以后,中国市场经济发达了,民窑也仿宣德。我们今天看许多瓷器上写大明宣德,好多都是民窑仿的。到了清代,康熙官窑专门写嘉靖款。因为嘉靖用的回青料,和康熙用的珠明料两个成分差不多,颜色差不多,蓝中带紫。雍正朝,大量写成化款,到了乾隆,又仿永乐宣德……到外国去,买瓷器,外国人都知道,“康熙年制”肯定是康熙仿的,因为,康熙写款都是六个字“大清康熙年制”。{-/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辨真假、断时代、说源头,最后才是评价值。过去讲,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瓷器作假,我有句笑话说三个湖北佬抵不上一个景德镇佬。湖北人不差钱,差眼力,眼力是买卖锻炼出来的。比如,明代的碗要比清代的厚,明代的碗,撇口的比较多,清代则窄口的多。多看,多比较,便积攒了经验。如果是花大价钱藏宝,一定请个好专家看一看,避免上当受骗。{-/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问:藏家讲故事,常常听到捡漏一词,您怎么看?{-/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现在捡漏,绝对困难。全国收藏瓷器的至少70万人,好东西买一件少一件,哪有那么多漏捡呀。{-/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们鉴定元青花有两个法门,一个是看料(看青),一个是看画。现在的人画的画可能比古代的更好,因为都是美术学院毕业的,但毕竟离开了当年的生活条件,还是会留破绽的。以元青花来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要快,因为元青花料里面含铁多,慢了就掉下来了;第二,元青花代表元代的文化,要粗狂要有力。另外,元青花基本上不带彩,因为古人追求清雅。元青花没有旧仿,因为上世纪50年代我们中国人才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元青花。{-/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问:收藏本是一种乐趣,可弄不好就变成了一个负担。{-/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成负担,是因为贪。所谓贪古不富。一次到广州,3个老先生在我住的宾馆门口等我3天,3个人把退休工资拼起来,买了件元青花,我不敢看。最后问他们有没有高血压、有没有心脏病后,才敢说“是青花,但年纪没他们大。”退休工资赏宝很可怜,不要冒这个风险。{-/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问:对新入行者,您有怎样的提醒?{-/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张:仿古瓷目前有三种,一种是臆造型(造型古怪的)、第二种叫模拟性(专门骗看书的人)。样子是一样的,但因为书上没底部,看不出来,所以买东西要看底部。第三就是旧东西上做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仿古瓷我有几句话分享给大家,造型古里古怪的不要。古代的东西,有一定的规范,圆就是圆,方就是方。但是古里古怪的东西容易让人上当。“王老板,我今天收到一件元青花,国家博物馆没有的,我就怕你看不懂。”你凭什么说我看不懂,我做房地产,几个亿、几十个亿都看得懂,一冲动,上当受骗。老东西的分量有规范的。宝贝拿到手里,先掂量掂量,分量太重的,也是不买为好。{-/p-}
{-p-}
{-/p-}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