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贝聿铭 传播中国建筑风
发布时间:2011-07-12 05:00:17
来源:红网
[评论:2条][点击:179]
{-p align="center"-}
{-img alt="大师贝聿铭 传播中国建筑风"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900b4db4-736a-44c3-a6fc-122d0df467c8.jpg" /-}{-/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苏州博物馆外景图片{-/span-}{-/p-}
{-p 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 12px"-}{-img alt="大师贝聿铭 传播中国建筑风"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e5903a98-d106-48ee-ab9b-9c766d8d043a.jpg" /-}{-/span-}{-/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苏州博物馆内景图片{-/span-}{-/p-}
{-p 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 12px"-}{-img alt="大师贝聿铭 传播中国建筑风"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045956e1-53fa-4193-b6a2-12f41e656591.jpg" /-}{-/span-}{-/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夜景图片{-/span-}{-/p-}
{-p 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 12px"-}{-img alt="大师贝聿铭 传播中国建筑风" src="/Uploads/Article/2013011204/Source/b88f6c22-534d-46e7-9aab-7ac4ee1b364a.jpg" /-}{-/span-}{-/p-}
{-p align="center" class="pictex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内部图片{-/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今年92岁的贝聿铭是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设计了大量划时代的建筑。他的一生都在创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始终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并用自己独到的设计为许多国家留下了一道道风景。{-/p-}
{-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一、贝氏风格{-/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是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作为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美学观的影响,不管是建筑风格上还是建筑理念上,他使中国风刮遍世界。{-/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 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 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氏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 兰克林国家银行。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氏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后来,贝氏身为齐氏威 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氏从这些开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将关切环境提升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贝氏作品在手法上更关注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香港{-span onmouseover="ShowInfo(this,"03988","100","-1",event);"-}中国银行{-/span-}的中庭、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等。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的思维中,‘以人为本'可能是最明显的,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我认为建筑设 计中人的比例很重要,我总是试图在建筑设计中做好这一点。” “我认为城市如同人体,有心有肺,有肠有胃。纽约的中央公园就好比是纽约的肺,苏州园林是苏州的肺;大的马路便是城市的大肠,而小弄堂则是城市的小肠,大 大小小,缺一不可。城市设计与人体是有连带关系的,只是尺度不同而已。”贝氏期望通过精致、抒情和美丽的结合来体现“人性”——这也是贝氏中国风的最主要体现。{-/p-}
{-p-}
{-/p-}
复制链接: